曾侯乙编钟真品放在哪 曾侯乙编钟先在哪个博物馆( 二 )


编钟与“曾后儿”
2016年10月,第十届音乐考古学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 。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名考古学家和音乐家签署了《东湖宣言》,表示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重大发现,在人类文化史、音乐史、科技史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是公元前5世纪中华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展现了“轴心时代”人类智慧创造的高度 。
《东湖宣言》的发起者、汉阳大学教授、东亚音乐考古学会会长全武生也表示,曾侯乙编钟是当时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巅峰,其成果属于全人类 。中国作为曾侯乙编钟的发源地,是全世界音乐家的“圣地” 。
参与曾侯乙墓考古发掘、长期从事编钟研究的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研究员冯广生表示,曾侯乙编钟代表了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巅峰,这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
曾侯乙墓被发现后,特别是近年来,湖北随州出现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历史的迷雾逐渐散去 。
1981年7月,距曾侯乙墓仅100米处发现一座战国古墓,被命名为擂鼓墩二号墓 。墓中出土了一套保存完好的36只编钟 。虽然墓主人的身份还有待考证,编钟的音阶也远不及曾侯乙编钟,但据专家鉴定,二号墓编钟与曾侯乙编钟属于同一系统,音色、音律相同,恰好填补了曾侯乙编钟的高音区空,使其音域由五个8度扩大到六个8度 。因此,二号墓的编钟被称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 。业内还戏称其为“曾猴儿”编钟 。
而且近年来考古发掘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从西周初期到战国初期,曾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也勾勒出了500年来曾编钟发展的“简史” 。
2009年,湖北随州一地岗墓地文峰塔一号墓发掘出一套编钟,现存8个 。虽然不见了,但是有很长的题字 。根据碑文,墓主曾可能是的祖父 。文峰塔墓地还有一座独特的“崖”形墓,出土了“曾”的青铜器 。“曾”比晚,有人认为是的弟弟 。
2010年底,随州市西河镇姜寨村的农民在改造农田时,偶然发现了叶家山古墓 。经过考古发掘,已确认至少有三位曾侯葬于此 。其中,111号墓中保存完好的一组编钟,由一个锣钟和四个雍钟组成,出现在一个系列中,比曾侯乙的编钟早500年,可追溯到西周早期 。
2014年至2016年期间,考古人员在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赵湖村郭家庙墓地发现了许多乐器,如编钟、编钟、竖琴和鼓 。郭家庙30号墓出土了两组完整的铃器,一组3件,一组10件 。其中,由10个钮铃组成的编钟形制统一、大小相等、音高稳定、宫调清晰,完整呈现了征、羽、宫、商、角“五音”宫调体系 。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最大、最成熟的编钟 。它可以说是曾侯乙的第一口编钟,比曾侯乙早了约300年 。
【曾侯乙编钟真品放在哪 曾侯乙编钟先在哪个博物馆】从叶家山、郭家庙、一地岗到擂鼓墩,可以完整勾勒出一个从西周初年到战国初年的500年时间序列 。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这些考古发现逐渐达成共识:在过去的500年间,在今天的湖北随州有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曾国 。在曾国,以编钟为代表的礼乐文化继续发展,并在公元前5世纪的曾侯乙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
钟鸣曾经追随了500年 。
曾侯乙墓的发现,不仅以其珍贵而丰富的文物令世人惊叹,还引出了一个“曾遂之谜”的历史案例 。
曾侯乙的编钟等出土文物上有“曾侯乙为担”等铭文,清楚地表明了曾侯乙墓主人的身份 。65口编钟中最大最特别的一口编钟,上面的铭文显示,楚惠王张雄在56年(公元前433年)得到曾侯乙死于昔阳的消息,特意铸造了这口编钟,让曾侯乙永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