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为何要把南京通济门设计成一艘大船?

日前,南京几家媒体都报道,通济门遗址考古获突破,发现了“船形瓮城”的西北角,也就是通济门内瓮城西北角,西墙和北墙的交汇处 。
通济门考古现场 。

通济门是南京“内十三”城门之一,其内瓮城曾是“南京之最”,体量、规模胜过了中华门瓮城 。其船形外观更是极为独特 。
通济门的船形瓮城和水西门的船形瓮城一样,是中国古代城池瓮城中的孤例 。通济门的船形瓮城更要大过水西门的船形瓮城 。
通济门俯拍,果然是一艘“大船”

水西门俯拍,也能看出瓮城船的外形 。

可惜的是,通济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拆毁,地表一点遗迹都没有留下 。我们只能通过老照片,遥想船形瓮城的雄伟 。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也就此被尘封:通济门瓮城,设计成“船形”究竟有何用意?
通济门被拆之前和拆毁之中留下的照片 。

【刘伯温为何要把南京通济门设计成一艘大船?】通济门是明代初年南京城墙建成时13座内城门之一 。通济门建有内瓮城三道,外面就是秦淮河,也就是说,当年进了通济门,还要经过三道小城门,才能走进南京城里 。
如今的中华门瓮城虽然号称“国内最大瓮城”,但历史上的通济门瓮城更大、形制最为宏伟 。其两侧城垣为南北走向,有抛物线的弧度,三道瓮城也朝南弯曲,有如船舱,形成了典型的“船形瓮城”形状 。
通济门的几种老照片 。

可以想象,从明初建成到被拆毁的将近600年时间里,通济门就像一艘大船,静静地停泊在秦淮河岸边 。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通济门等三座城门的瓮城设计成“船形”呢?南京的城墙学者们曾经做过长期研究 。明城垣史博物馆的刘斌研究员认为,这个谜底其实就藏在《易经》里面 。
通济门旁边的东水关 。

通济门和九龙桥 。

南京城墙的规划设计者,是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刘伯温(刘基),通济门和水西门,一个是内秦淮河入城的城门,一个是内秦淮河出城的城门,旁边都有水关,有“水”则必定有“船” 。
因此,由刘伯温规划设计出来的通济门、水西门,外形上看起来像船,绝对不是偶然的,其中必然包含深刻寓意 。
刘伯温

为了解开这个谜,专家们做了种种考证,刘斌将揭秘的突破口,选在了《易经》上 。
这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易经》最早论及建筑起源和基本功能,它所蕴含的象、数、义、理等思想,对中国的建筑有深远影响 。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特别是历代都城或皇家建筑的选址、布局和形制都深受《易经》思想的影响 。这一点,在明清北京城的布局规划上,有明显的体现 。
而朱元璋本人也很迷信天象,相信风水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之一,就是古老的《易经》 。
刘伯温本人则精通堪舆术,他将《易经》的理论,运用于南京城池的营建也是有可能的 。
朱元璋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的先民们对日月天地、鸟兽虫鱼、四季寒暑等自然现象就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的生产方式,往往是对大自然的直接模仿与再现 。
中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就有“观象制器”的传统,《周易·系辞下》列举了“离”、“益”、“噬嗑”、“乾”、“坤”、“涣”、“随”、“豫”、“小过”、“睽”、“大壮”、“大过”、“夬”等各种卦象 。
其中的“涣”卦,就是“水流盛大”的样子 。通济门、水西门处于内外秦淮河交界处,正符合这一卦象 。
水西门“船形瓮城”平面图
通济门“船形瓮城”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