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僧贯休修改的孟姜女故事是怎样的

贯休是一位僧人,擅长作诗,画画 。孟姜女是一个传说的主角,哭长城的故事 。因为所处年代就不同,想必这两人的渊源不是在交往上 。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他俩的渊源是这样来的:因为贯休是一个很会作诗的僧人,孟姜女的传奇故事发生了改变就是源于贯休作的诗 。因为在之前的历史记叙中,尽管这个传奇故事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故事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总的来说,叙述的情况还基本没有脱离史实,只是增加或删除了一些小的细节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但到了贯休的手中,可真是发生十分惊人的变化,因为贯休在当时的年代很有声望,他所说的一些话大家也会信以为真,贯休作的这首诗就是描写孟姜女的哭声把已经逝去的人都哭回来了,他们十分饥饿,到处追逐 。这么夸张的故事情节,让大家对孟姜女的故事彻底发生了大转变,都相信原来是这样的传说故事 。但后人都知道,贯休的这个诗描写的内容真的是和之前的故事相比,已经不是一点半点的差距了,他把整个故事都颠覆了 。
可以说贯休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不过这种想象力却和事实不符,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
以上内容就是贯休和孟姜女之间的关系,他们不是朋友关系,也不是那种有过节的关系,而是用一首诗把他俩联系在了一起 。
著名画僧贯休禅师个人生平资料简介
贯休出生在823年,卒于912年 。贯休是他的法名,他的本姓是姜 。而禅师是对出家人的一种尊称,顾名思义贯休就是一位僧人了 。


贯休禅师七岁的时候就出家了,他的一生都很清贫,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地方 。可以说贯休禅师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兼僧人 。贯休的一生,才艺超群,他不仅擅长作诗,绘画,还对书法有一定的见解 。在这些领域中,他的作画才能最显著 。他在绘画中又十分擅长画有关僧人方面的画像 。像他画的罗汉,造型奇特,是一种独特的创新 。他创作的诗主要是批判官宦欺压百姓 。其中一首《献钱尚父》献给吴越王的,吴越王看后很喜欢,可是让他把诗中的一句换成四十州,贯休就不高兴了,说他是根据事实所写,既然没有四十州,怎么可以随便更改,由此就可以看到贯休不趋炎附势 。
贯休是一位僧人,大概我们会认为他和政治官场那些没有什么关联了,一心一意的吃斋念佛,其实不然,贯休对那些不为人民做实事的贪官十分厌恶,他十分关心人民的生活状况,他在自己诗句中还强烈谴责了那些给百姓施加各种压力的贪官 。他敢说敢做,从来不会畏惧那些官场上的那些所谓的压制 。贯休在生活态度上十分随意,他走在大街上会边吃边走,一幅随意的样子,根本不在乎旁边的指点,可能就是他这种大度,潇洒的心态,对他活了89岁的高龄有一定的帮助 。
而贯休禅师这个称号,也是后人对他的一种肯定 。
唐代著名诗人贯休写的诗笔如何
贯休作诗的风格有多种,《笔》这首诗就是其中一个代表风格 。一看诗的题目就会想到这一定是抒发一种对笔的喜爱,然后联系一下贯休的背景,作这首诗的背景也就了解清楚了,也很符合贯休的作诗方式 。因为贯休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也是很大的,所以他钟爱于自己练书法的笔,所以作一首诗来抒发自己对笔的喜爱的感情 。


《笔》这首诗内容不长不短,一共八句诗 。前四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在歌颂笔的伟大和他在练习书法时候的一些感想,不管是谁在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都会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是一定要坚持,练习书法的笔会一直在你身边,等你要练习成功的时候,笔的功劳就显现出来了 。从开始决定练习书法,刚开始有点难,不仅写不好,而且还让自己感觉很辛劳 。所以前四句的意思就是抒发贯休在刚开始练习书法时候的困难情景及感想 。后四句还是描写笔,在刚开始写的时候,不知道笔该在哪里停顿,哪里收尾,但只要多练习,慢慢就会找到感觉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意思就是只要坚持练习,还怕成不了个书法大家,展现了贯休练习书法的决心和他要在书法上有一番成就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