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忠臣的一句孟浪之语毁掉了汉人江山

明朝大将袁崇焕一向为人称赞,特别是1626年在宁远城炮击努尔哈赤,将他送上西天,扬大明朝军威 。但袁崇焕也有一个毛病,说话不谨慎,用古人的专有名词叫"孟浪" 。也就是说话轻浮,讲大话的意思 。
正是这袁崇焕"孟浪"的毛病,害得他自己身首异处,也断送了大明江山 。此事还要从崇祯元年七月四四,崇祯皇帝和袁崇焕的一次见面说起 。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驾崩,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将魏忠贤阉党除去 。
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同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上疏陈述兵事,朱由检于平台召见袁崇焕 。
崇祯皇帝问袁崇焕,讨论辽东事宜,希望袁崇焕能提出令人振奋的平辽方略 。袁崇焕也知道崇祯皇帝对于他寄予厚望,他更知道全部的朝臣都在等着他督师蓟辽后,能带来让人心服口服的功绩 。
袁崇焕回答:"倘若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 。"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袁崇焕想要问皇帝要权,起码在辽东战场上,袁崇焕要集权,自己当家说了算 。当然,要权是要有代价的,领导给了权,必须要干出点成绩出来 。
袁崇焕凭什么要皇帝给他大权呢?他提出了5年平辽的承诺 。有了这个承诺,皇帝放权也就有了交换条件了 。
袁崇焕真的对平辽这么有把握呢?前面几任辽东经略都搞不定的事情,袁崇焕真的十拿九稳了吗?
朝廷上总有一些冷静的人 。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就趁着皇帝暂退去方便的时候,当面向袁崇焕"请教" 。说是请教,其实是要探探袁崇焕的老底,你说五年平辽,到底该怎么做?袁崇焕突然不说话了,淡淡地吐出了几个字,"聊慰上意" 。
许誉卿一听脑袋轰地一下,袁崇焕这是在忽悠皇上啊,忽悠朝廷啊!心里没谱的事情,你说个毛线啊!你袁崇焕用大言安慰皇帝急切的心理,军前无戏言,万一没办到,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许誉卿提醒他,"皇上英明之极,你岂可浪对?到时按期责功,怎么办?"
袁崇焕也知道自己说了大话,闯了大祸 。等皇帝方便完了,就开始在对奏中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条件,比如钱粮、武器、用人、舆论压力等等 。崇祯皇帝巴不得有人能给个确切的时间搞定辽东的大患,袁崇焕既然站出来,当然要什么给什么 。
袁崇焕提的条件都答应,并赐给他尚方宝剑,催促他快点出关去落实五年平辽的承诺 。袁崇焕自己种的因,要自己去接这个苦果了 。辽东的满洲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萨尔浒大战之后,早已经今非昔比 。
当时辽东的局势,明朝属于守势,满洲属于攻势 。袁崇焕要五年平辽,不仅要扭转明军的守势,还要消灭满洲军事主力,收复被占领的城池 。不说毫无希望,也是难上加难 。袁崇焕这一路挥师东进,凶多吉少 。
在朝廷内,袁崇焕五年平辽的浪言还让朝中的君臣心潮澎湃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个人能扛事儿了 。崇祯皇帝以及他身边的大神们,都深深舒了一个口气 。
袁崇焕虽然取得过宁远战役的胜利,重挫了努尔哈赤 。但这只是一个局部的胜利,并没有逆转辽东边境的态势 。要翻盘,谈何容易?袁崇焕到了辽东后,自知自己凶多吉少,也就难免有孤注一掷的心理 。他一上来,就下了一个昏招,杀了东江总兵毛文龙 。
杀毛文龙他并没有抓到什么把柄,只是为了杀而杀,原因就在于毛文龙当时主张明军应该力主防守,反对袁崇焕主动出击的战略 。袁崇焕本来就压力山大,哪里容得下自己战壕里有大将跟自己不一条心 。仗着崇祯皇帝的信任,袁崇焕自作主张杀了毛文龙,还夸下海口:我若不能恢复辽东,愿意拿着皇帝钦此的尚方宝剑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