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都是谁?历史是怎么评价汉初三杰的

韩信
韩信(约前231-前196) , 淮阴(今江苏淮安)人 , 西汉开国功臣 ,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 “汉初三杰”之一 。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 , 后贬为淮阴侯 。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 , 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 , 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 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 , 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
韩信熟谙兵法 , 自言用兵“多多益善” , 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 , 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 , 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作为军事家 , 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 , 最为卓越的将领 ,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 , 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 , 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 , 他在拜将时的言论 , 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 , 他一人之下 , 万人之上 , 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 , 直至垓下全歼楚军 , 无一败绩 , 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 , 他与张良整兵书 , 并着有兵法三篇(已失传) 。
韩信历史评价
蒯彻以“略不世出”来赞誉韩信
南宋文学家陈亮则说:“信之用兵 , 古今一人而已 。”
明代学者茅坤对韩信的用兵艺术有如下精辟的论断:“予览观古兵家流 , 当以韩信为最 , 破魏以木罂 , 破赵以立汉赤帜 , 破齐以囊沙 , 彼皆从天而下 , 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 。予故曰:古今来 , 太史公 , 文仙也;李白 , 诗仙也;屈原 , 辞赋仙也;刘阮 , 酒仙也;而韩信 , 兵仙也 , 然哉!”
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 , 字子房 , 汉族 , 为汉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 。汉高祖刘邦的谋臣 , 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 汉王朝的开国元勋 , “汉初三杰”之一 。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 , 祖先五代相韩 。秦灭韩后 , 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 。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 , 得《太公兵法》 , 深明韬略 , 足智多谋 。秦末农民战争中 , 聚众归刘邦 , 为其主要“智囊” 。楚汉战争中 , 提出不立六国后代 , 联结英布、彭越 , 重用韩信等策略 , 又主张追击项羽 , 歼灭楚军 , 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 ,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 , 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 , 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 。汉朝建立时封留侯 , 后功成身退 , 千古流芳 。
张良历史评价
历史学家司马迁对张良赞誉有加:“运筹帷幄之中 , 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 , 无知名 , 无勇功 , 图难于易 , 为大于细 。”连轻易不肯赞誉他人的大文学家苏轼也专门为张良写了一篇着名的《留侯论》 , 文中对张良的品德感叹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 , 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 匹夫见辱 , 拔剑而起 , 挺身而斗 , 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 , 猝然临之而不惊 , 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 而其志甚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