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何会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诗仙李白诗云:“烈焰张天照云海,周瑜于世破曹公 。”金代元好问曰:“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 。”元代郑允端也说:“老瞒雄视欲吞吴,百万楼船一炬枯,”众口一辞,认为火攻是曹军致败的原因 。唐代胡曾甚至认为这是唯一的原因,他在诗中说;“烈火西焚魏帝旗,周瑜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连“长剑”也不必“挥”,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火攻之成,可谓大矣,当然,诗是文艺作品,并不是史籍 。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史籍的记载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焚其舟船”,当然是用火攻了 。
《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记载更详,既有黄盖深感“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的献计,又有“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的火攻准备和诈降经过,更有“烟炎张天,人马烧死溺死者其众,(曹)军遂败退”的结果记录 。曹军败于火攻,可谓凿凿有据,参之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史籍,火攻论可以说是昭然于世,应无疑义的了,诗人所咏,看来也并非子虚乌有之事 。
然而,近年来一些论者对火攻论提出了不少质疑,认为曹操赤壁战败,并不是火攻造成,而是遭遇疾疫的袭扰,军队丧失战斗力所致,提出了曹军赤壁败退,是血吸虫病造成的 。血吸虫病论者也引据史籍 。
如陈寿在《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中,叙及赤壁战事,就根本未提火攻一事——“(曹)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卒多死者,乃引军归“ 。明言是败于”大疫“ 。况且,交战一方的主帅曹操,也不承认因遭火攻而败北,他在赤壁战后曾给孙权一信,其中云:”赤壁之没,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
“(《三国志》裴注引自《江表传》)而曹操之言,并非孤证,《吴书 。吴主传》中也有曹操自烧战船之说:”(曹)公烧其余船自退 。“论者由此认定,火攻之说未可信,疾疫,倒是曹军败北的主要原因,而这个”疾疫“,就是血吸虫病,理由如下:一、血吸虫病在我国古代早已存在,远溯古医籍中周易卦象”山风蛊“之症以及公元7世纪初叶的《诸病源候论》,都有类似血吸虫病的记载 。
近观1973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研究者在其肠壁和肝脏组织中都发现血吸虫卵,由此证明,至少在汉时,长沙附近就存在着血吸虫病之患 。根据大量调查资料表明,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地域,特别是两湖(湖北、湖南)地区,是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 。
二、论者从赤壁之战的时间与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推究,认为曹军转徙,训练水军在秋季,恰好是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 。曹军舍鞍马、仗舟楫,极易感染 。虫体在宿主体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发育后才出现典型的急性期症状,所以训练期间已陆续发病,到了冬季决战,疾病急性发作,曹军疲病交加,软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 。那么同属水上训练和作战,孙刘联军何以不受血吸虫病之害呢?对此,论者的解释是:与免疫能力的强弱有关 。
孙刘联军多南人,长期居于疫区,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即使发病,症状也不会如此严重;曹军则大多为北方战士,免疫能力差,所以一触即发,且症状严重,因而致败 。(见《中华医史杂志》1981年第11卷第2期《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
然而,血吸虫病说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 。可疑之处较之火攻论为多 。因此,《新医学》1981年11期,《文汇报》1982年5月25日相继载文展开争鸣,他们认为:一、曹操训练水军的地点,不在疫区江陵,而在邺(今河南省安阳县境),那里不属血吸虫病疫区,当然没有感染之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