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什么要跳江?后来人们又是怎样纪念他的

【屈原为什么要跳江?后来人们又是怎样纪念他的】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mì)罗江自杀 。老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 。
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关于端午节其中的一种说法) 。对于屈原的忠而见疏,后世诗人阵志岁遥为郁结,其诗《屈原》云:“浩气干霄汉,沉湘忠佞分 。材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 。”(《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此不仅对爱国者屈原,也是对历代“王之荩臣”(《诗·大雅·文王》)的由衷忾惜;不只对当时楚王,也是对其他昏暗君王的一种深刻批判 。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