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一生仕途不顺吗?为何说刘伯温仕途坎坷

十四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元王朝政权逐渐走向全面崩溃的时期 。元王朝建立半个世纪以来,用极端野蛮落后的方式统治中国,对广大人民进行了无情的屠杀与残酷的剥削,人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于是中国大地上到处出现了农民起义与暴动,元王朝岌岌可危 。一面是贪婪昏愦、醉生梦死;一面是水深火热、揭竿而起 。在这样的情势下,刘基步入宦途,就迫使他要么与元朝统治阶级合作,沆瀣一气,最后同归于尽;要么反其道而行之,站在人民一边,共同埋葬贪婪残暴的王朝 。作为一个崇尚气节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刘基选择了后者,尽管那里布满了荆棘 。仕途坎坷蛰居隐退刘基考中进士后,在家闲居3年 。至元二年(1336年),才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 。
作为天子门生,他还是无限感激元朝皇帝赐给他这一施展才华的机会,以实现自幼立下的宏图大志 。所以、他一出仕就抱定要用自己的全部的才华和忠诚,去干—番大事业 。县丞虽然是个辅佐县令的小官 。刘基并没有因为位卑职微而敷衍塞责,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 。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 。刘基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 。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亦昭着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 。
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
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 。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
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1343年(至正三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 。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
【刘伯温一生仕途不顺吗?为何说刘伯温仕途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