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帝师是什么职业?明朝的帝师是怎样产生的

明朝帝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治群体 。这乃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所决定 。开国皇帝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之后,由此担心大权旁落,遂永久废除了宰相制 。由皇帝直接管理国事,领导群臣 。由于少了宰相这个环节,皇帝便变得格外繁忙 。朱元璋于是找了几位顾问集中在文渊阁帮他处理事务,这便是内阁的由来 。最初的内阁其实就是一个秘书处,官阶最隆者也不过五品 。但是,凡入选者都必须是士林公认的饱学之士 。演变到后来,凡入阁当辅臣者,首先必须取得大学士的头衔 。
明朝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每次会试中进士者,必会选拔20名左右的青年才俊,到翰林院继续深造 。凡选中者称为庶吉士,深造期限一般两年,优秀者便留在翰林院充任讲官、词臣和史官 。这个讲官,就是给皇帝授课的人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讲官都拥有帝师的身份 。所谓帝师,一般都是先当太子的老师 。凡被立为太子的人,便自动获得储君的身份 。明朝对于储君的教育相当重视 。管理太子的事务机构叫詹事府,与之平行的还有一个左春坊,是专门管理太子教育的衙门 。凡讲臣、词臣、史官这三种归口翰林院管辖的文臣,都有资格获选为太子师 。凡选为太子师者,时人便以“储相”待之 。
每当皇帝驾崩后,太子登基,一般都会启用自己的老师进入内阁担当辅臣乃至首辅 。明朝内阁,虽然最初的创设只是秘书机构,但自永乐后期,特别是宣宗皇帝之后,基本上成了国家的行政中枢 。
【明朝帝师是什么职业?明朝的帝师是怎样产生的】其权力与地位均在六部之上,内阁首辅实际上变成了没有宰相头衔的宰相 。因此,明朝帝师除洪武、永乐两朝之外,经历大都清晰可寻,依次是:庶吉士——翰林院文臣——太子师——帝师——内阁大学士 。
通过以上演绎,我们不难发现,明朝帝师不可简单以教师身份看待 。他们其实是各个时期重要的政治家与国务活动家 。他们的学术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处事方法,不仅影响到皇帝,更影响到明朝的治国方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