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士奇最穷养法

说起立陶宛反俄先锋的名号,不少人可能都听过,这两个国家的恩怨可谓是旷日持久,三言两语是很难讲清楚了 。
【哈士奇最穷养法】自从1990年脱离了苏联的控制,立陶宛就像是脱了缰的哈士奇,拼命给自己找靠山,先后加入了北约和欧盟,自此之后立陶宛在反俄的道路上是越走越远 。
然而虽然跟俄罗斯本土相隔甚远,但是在立陶宛国土的西南面,却还紧贴着一个“小俄罗斯”,也就是著名的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 。
要说立陶宛不膈应?那肯定是假的,而且除了立陶宛之外,俄罗斯这块“飞地”,可以说是“四面楚歌”了 。
要说这地方也是“命途多舛”,谁来了都想分一杯羹 。
最早的时候,这里还不叫加里宁格勒,这块小地方还只是立陶宛的一块蛮荒之地,住在这里的也都是跟立陶宛同一种族的原住民 。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德国人的到来,原住民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
1255年,德国人把这片地方收到了自己囊中,在成为东普鲁士的一部分之后,这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柯尼斯堡 。
从此以后德国人开始大批大批地移民进来,同时他们还强迫这里的原住民改信基督教,没过多久,这个原本属于立陶宛的弹丸之地就被德国人“洗脑”同化了 。
直到二战爆发之前,这里都是个美丽又宁静的小城市,但是由于这里战略位置独特,美、苏、英都对这里虎视眈眈 。
德国人更是直接把这儿当成他们的秘密军事基地,一边在这里实验新武器,另一边还把从苏联抢来的宝贝藏在这里,那几年间,柯尼斯堡被战争拖累得是乌烟瘴气 。
然而天道好轮回,二战结束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是到处还账,就连柯尼斯堡都被迫划分给了苏联,这回好了,当时从苏联抢来的宝贝,现在又原封不动地全都回到人家手里了 。
跟德国的做法差不多,一得到这片土地,苏联立刻就给它改了个新名字——加里宁格勒,一听就知道是苏联的地盘 。
即使几经倒手,加里宁格勒的重要战略地位也是不会变的,就算现在此地已经易主,但军事堡垒的重要作用依然在 。
为了保证新诞生的加里宁格勒不闹事,斯大林搞出来了一个“极端操作”,他把当地的“半原住民”德国人尽数驱赶,然后让本国的老百姓搬过来 。
虽然方法不道德,但确实有效,所以直到今日这块原本属于立陶宛的小地方,都没有整出一点风波 。
然而随着国际社会的动荡,找准机会的波罗的海三国直接宣布脱离苏联,大大方方地表示我们要自己单干了 。
其实他们独立也没什么,关键是立陶宛这一走,加里宁格勒就跟本土苏联“绝缘”了,好好的军事堡垒,一下就成了“无依无靠”的“飞地” 。
更尴尬的还在后头,随着戈尔巴乔夫的辞职,转天苏联就解体了,虽然加里宁格勒最终被归到了俄罗斯,但是两块地界之间又多出来了一个白俄罗斯,这么一来,加里宁格勒距离本土俄罗斯也就越来越远 。
再看这块“飞地”的周围,几个邻国全是“仇家”,加里宁格勒只能在邻国的包围下瑟瑟发抖,就更不要提搞事情了 。

哈士奇最穷养法

文章插图

波罗的海三国当年被苏联吞并之仇咱就不用说了,那是妥妥的深仇大恨没得商量 。除他们以外,其实还有个国家也是看不惯这块天高皇帝远的俄罗斯“飞地”,那就是波兰 。
波兰东接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东北部连着立陶宛和加里宁格勒,西面还与德国接壤,南部则与捷克和斯洛伐克毗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