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君祖殿距今有千年历史闽商曾奉其为商神

“闽商”是与晋商、徽商、粤商、浙商等齐名的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闽人的“崇商”意识始于元代 , 经历明清以至民国时期 , 长达数百年才形成了“闽商”精神 。闽商精神是什么?我们可以用40字予以概括 , 即“善观时变 , 顺势有为;勇冒风险 , 敢拼会赢;合群团结 , 豪爽意气;义利相合 , 勇担道义;恋祖爱乡 , 回馈桑梓” 。是具有中华民族商业道德传统的“闽商”奋进、创业历史的生动总结 。
南台(台江) , 特别是义洲、帮洲、三保和上下杭地区 , 因得闽江三面环绕“东江浪向应到海”之地利 , 唐宋以来便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与泉州港齐名的对内、对外贸易的大商港之一 。是本地农副土特产品和传统手工制品以及闽省各地货物进出口的集散地 。所以 , 福州南台地区也是源远流长的“闽商”发祥地之一 。闽人的“崇商”始于元 , 盛于明清直至解放前夕 , 经历数百年 , 长盛不衰 。
位于下杭路两座古桥星安桥与三通桥之间的“张真君祖殿” , 坐北朝南 , 殿前横河面临商业区台江“上航”和“下航”(古“航”与“杭”通用)河道渡口 , 水运交通便捷 。西通星安桥、三捷桥、白马桥;南通三通桥、安远桥、万寿桥 , 双向流入闽江 。水涨时潮头两进 , 故有“真君殿前潮水两头涨”的独特水文景观 , 这在福州绝无仅有 。
张真君祖殿奉祀的是永福县(今永泰县)月洲人张慈观 。他生于唐天祐年间(904—906) , 出身农家 , 长大后当过佣工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 , 王审知开疆治闽伊始 , 瘴气疫疠流行 , 茅草初垦 , 加上乡村暴徒到处扰乱 , 村民深受其苦 。这时张年轻气盛 , 体魄健伟 , 精通武术 , 且为人急公好义 , 爱助弱者打抱不平 。后被“闾山大法院”祖师许旌扬的数传弟子收为门徒 。学法数载 , 张艺成下山 , 为民除害 , 做了不少造福桑梓的好事、善事 , 深受群众景仰 。张曾在白云寺当头陀 , 及老 , 在闽清金沙溪大石上“坐化升天” 。为纪念这位行侠仗义修成“正果”的善士 , 人们于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在闽清金沙建“张圣真君之堂” 。在福州张活动和居住过的地方 , 也建有“张真君祖殿” 。堂、殿建成 , 地方政府官员上报朝廷 , 皇帝嘉其恩义 , 赐张为“大化真人” , 并“旨奉祀典” 。从此群众称他为“张真君”或“张圣君” 。这两座堂、殿都有近千年的历史 , 至今尚存 , 诚为极珍贵、极难得的文物古迹 , 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明清两朝及至解放前夕 , 在这里经商的福州及各地商贾 , 抱着祈愿“财源不尽滚滚随潮来”的心态 , 以此为“福地”和发财的“聚宝盆” , 云集在上下杭地区 , 组成经济实力雄厚的“商帮” , 进行频繁的商贸经营活动 。他们把张真君奉为“祖师爷” , 称之为“商神” , 顶礼膜拜 , 虔诚至极 , 在海内外颇有影响 。并把福州“商会”、“金融公会”和“商事研究所”的会址设在殿内 。以此为中心 , 辐射到上下杭其他地区 , 分别成立各商业同业公会的分支机构 。由此可见 , “张真君祖殿”实质上是各商帮、各行业在商务活动中议行论市、互通商业情报的信息发布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