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乾隆作诗四万首比不上曹操三句?

帝王好写诗 , 堪称中国一绝 , 帝王写的诗不怎麽样 , 也是中国一绝 。
在中国 , 凡帝王 , 无论识字的 , 不识字的 , 无论会写字的 , 不会写字的 , 穿上龙袍 , 坐上龙椅 , 找到九五之尊的感觉之后 , 都想在诗词或者艺文上 , 表现一下自己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说乾隆作诗四万首比不上曹操三句?】莎士比亚生逢两代君主 , 伊丽莎白和詹姆士 , 这两位都是戏剧的行家 , 但他们从不亲自操刀 , 只是让莎士比亚写 , 他们光坐在包厢里欣赏就行了 。而回到中国的唐朝 , 那可是诗歌的黄金时代 , 不但有一流的、超一流的诗人 , 而且诗人之多 , 如过江之鲫 , 根本用不着太宗、高宗、玄宗、则天娘娘等来凑热闹的 。
帝王好写诗的毛病 , 由来久矣!可能与封建王朝对帝王的预期有关 , 凡为天子 , 御临天下 , 立万世基业 , 必以文治武功彪炳史册 , 才能称作明主 。中国有将近三百个皇帝 , 成气候的少 , 不成气候的多 , 所有昏君、庸君、暴君坐在龙床上的时候 , 都觉得自己高明得不行 , 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 , 莫过于写诗 。
帝王写诗 , 少有数十句、数百字以上者 , 那太麻烦 , 通常或绝或律 , 五言七言 , 四句八句 , 省功省力 。而且 , 上句没有写完 , 下句早有人拟好呈上来;而且 , 只要写出来 , 侍读学士 , 经筵讲师 , 无不哄然叫绝;而且 , 谁也不敢当着陛下的面 , 说长道短 , 总是好 , 好得不得了 , 这也是中国帝王好写诗的一个动因 。[$HR getPages$]
唐后的黄巢 , 一首《菊花》诗 , 因前些年拍了电影 , 蹿红了一阵 。“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代的赵匡胤 , 黄袍未加身前 , 就写过“欲出未出光辣达 , 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 , 赶却流星赶却月”的诗 , 题目只一个字 , 颇怪异 , 曰《日》 , 虽然拗口 , 可谁敢改皇帝的诗?明代的朱元璋 , 也写诗 , 他学黄巢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 , 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 , 遍身穿就黄金甲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巢和朱元璋 , 都是杀人如麻的帝王 , 诗虽大白话 , 近乎顺口溜 , 可透出来一股杀气 。这三位帝王的出身 , 一贩盐、一行伍、一淄流 , 别看文化程度相对的低下 , 写诗的积极性却绝对的高涨 。若当不上帝王 , 也许写诗的欲望未必强烈 , 而坐上龙床 , 那就偏要做到两手都抓 , 两手都硬 , 治国我在行 , 写诗我也在行 。硬撑着也要憋出几首诗来 , 这就是在文化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帝王 , 暴得天下后的必然行为 。看朱元璋做皇帝后 , 写过的一首《咏燕子矶》的诗 , “燕子矶兮一秤砣 , 长虹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钓钩 , 称我江山有几多” 。那不可一世的口气 , 听得出来的潜台词是:你们不是说我不行吗?我偏行给你们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