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见皇帝时左右拍甩一下袖子再跪拜 , 有何原因和意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
我们经常在清宫剧里看到:大臣觐见皇帝时 , 甚至接太监传圣旨、赏赐时 , 都会先左右各拍甩一下袖子 , 然后扑通跪拜在地上 。
文章插图
初见这个场面 , 觉得怪异、滑稽 , 毕竟这是中国历朝历代罕见的 。
其实 , 这既与满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 也与清朝统治者的观念有关 。
清朝官员跪拜时先拍后甩袖子 , 有以下几个原因和意义 。
一. 满清服饰的“哇哈”设计传统
清朝官服由满人旗装演变而来 。
满人长期过着渔猎、骑射生活 , 衣服袖子长、窄瘦 , 便于身体活动 。袖口有一处护盖 , 满语称为“哇哈” 。
满人生活的东北地区 , 长期寒冷、风大 。渔猎、骑马抖缰挥鞭、弯弓射箭、干活做事时 , 则根据实际需要 , “哇哈”可以翻卷上去 , 利于上臂活动;也可以放下来 , 遮护手腕 , 防寒保暖 。
文章插图
其实我国北方地区汉族的衣袖也有类似的设计款式 , 叫箭袖 。
它的袖口比上臂部分紧窄一些 , 宽厚袖口容易上翻 , 便于骑射和劳作 。同时 , 把袖口放下来 , 也可以保护手腕、保暖御寒 。
因而 , 从军服、官服到百姓常服 , 箭袖广为流传 , 成为汉服的袖制之一 。
满人入关后 , 保留了旗装的传统设计特色 , 也吸收了汉族宽大袖口的休闲特色、箭袖的实用优点 。
清朝官服的上衣衣袖 , 由三部分组成:袖身、熨褶素接袖、马蹄袖 。
官员尤其是文臣无需在户外理政 , 因而清朝官服没有明显的“哇哈”护盖设计 。但是上衣衣袖有熨褶 , 布料比较坚硬 , 时常翻卷就会有折痕 , 影响朝服的美观 。
因而 , 我们看到清朝官员是在拍打袖口 , 其实源于满人把“哇哈”翻下来的习惯性动作 , 叫“放哇哈” 。
【清朝大臣见皇帝的时候 大臣为什么甩袖子再跪拜】二.整理仪容仪表
满人在干活做事时会把“哇哈”翻卷上去 , 否则会放下来 。
例如我们看到清朝官员写字或拿东西时 , 总会先习惯性地把手臂抬起来 , 让袖口往下滑溜一下 , 露出手腕 , 以便于手臂活动 。
文章插图
觐见皇帝是至高的场合礼遇 , 首要的是仪容仪表 。总不至于卷着袖口、一副干活的样子去会见吧?那么就需要“放哇哈” 。
这就好比现代男士穿长袖衬衫 , 做事时把袖子翻卷上去 , 见领导汇报工作或者在正规场合 , 就得把袖子放下来 。
因而清朝官员“放哇哈”的动作 , 是在整理仪容仪表 , 表明对皇帝的尊敬 。
三.表明清白、忠贞
古代皇帝被近臣刺杀的事例不少 。因而规定朝堂之上不能带武器 , 避免兵戎相见 。
即使武将觐见皇帝时 , 往往得摘盔卸甲 , 否则就是大不敬 , 甚至还会被非议为图谋不轨 。
如果是皇帝偶尔接见的人 , 会被侍卫搜身检查 。
中国汉族古人的袖口宽大 , 里面可以放置奏折、书本、扇子、银两、银票、短剑 。
清朝官服也吸收了袖口宽大的这个特点 , 显得休闲、飘逸 。
因而 , 清朝官员“面圣”时拍打袖口 , 再甩一下 , 是表明自己身上没有藏匿银两、银票、利器 。
此举表示自己清白、忠贞 , 既不会对皇帝构成人身安全威胁 , 也表明自己两袖清风、廉政 。
文章插图
四. 清朝统治者的观念
上面说了 , 清朝官服的上衣衣袖设计风格 , 与汉族的箭袖接近 , 但有明显差异 。
箭袖是直筒平口 , 而清朝官服的袖口形状如马蹄 , 因而称为马蹄袖 。
这种设计 , 既与满人的骑射生活传统有关 , 也符合统治者的观念心态 。
- 古代皇帝临死前托孤大臣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 清朝格格的婚姻为何先让试婚格格与驸马同床?
- 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小车
- 荣耀60晚上视频看不见人 荣耀60晚上视频通话怎么看见
- 清朝君主龙袍值多少钱?
- 崇祯:偶感风寒,今天就不上朝"大臣:不行啊,你必须上
- 沙漠里最常见的植物 沙漠里最常见的是什么沙丘
- 做梦梦见养哈士奇
- 秘闻:乾隆与大臣之妻的偷情
- 不是本命年红绳 本命年红绳不见了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