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从虎符、玉虎佩饰到齐白石、徐悲鸿《虎图》,故宫藏宝虎为何这么多?( 二 )


铜单“左”字虎符是六朝时期之物 , 外形为一卧虎张口显出利齿 , 立体虎斑纹 , 形态凶猛 。 此片虎符为完整虎符之一半 , 单字铭文“左”字 。 在现存的虎符中 , 六朝虎符较为罕见 。
饰品有虎意吉祥
对中华民族来说 , 虎与龙一样 , 都是远古时期的原始图腾 , 是传统吉祥物 。 古人对猛虎有矛盾心理 , 一方面认为老虎食人;另一方面又认为老虎是有灵性的神兽 , 能镇灾、辟邪 。 《两汉博闻》注:取虎形镇邪 , 以其威风异常也 。 因此 , 古代的饰品中 , 有不少带有虎形 。
在故宫的藏品中 , 就有不少带“虎”的饰品 , 比如玉龙形刻刀、玉虎形佩、玉镂雕虎形剑璏、玉饰纹卧虎、田黄石卧虎、白玉卧虎等 。
早在商代 , 就有品种繁多的玉器 , 包括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 。 玉龙形刻刀就是商代饰品 , 材料为白玉质 , 但已沁为黄褐色 。 其造型为一扁薄片状的扭头卷尾的玉虎 , 虎张口 , 能看清口中的利齿 。 虎尾部分打磨成一小尖刀 , 刀刃部两面较薄 。 故宫博物院研究玉器的专家徐琳撰写的文章中说 , 商代此类小型玉质刻刀有不少 , 均是在尾部雕琢出刀刃 , 而刀柄则是各类动物的造型 , 有兽形、龙形、鱼形、蝉形、虎形等 , 大多有穿孔可系挂 , 使之成为可佩可用、美观实用的玉饰品 。
玉虎形佩也是商代饰品 , 玉虎为扁身片状 , 呈匍匐状 , 四爪前伸 , 动感十足 。 在商代 , 玉虎较为常见 , 有片状也有圆雕件 , 一般形体较小 。
春秋中期的饰品有玉饰纹卧虎 , 虎身整体呈“弓”字形 , 头部刻画精细 , 张口 , 上唇上卷与鼻相连 , 前后足皆呈卧状 , 尾大而上卷 , 虎身饰“人”字形阴线虎皮纹 , 四肢饰勾云纹 。 故宫博物院的玉器专家张广文表示 , 春秋及战国早期墓葬中曾多次发现玉虎 , 这些玉虎往往被成双使用 。 春秋时期的玉虎一般比这件玉饰纹卧虎更宽 , 饰纹更复杂 。 不过 , 这件玉饰纹卧虎的造型较一般作品更为生动 , 形态准确 , 其可能是成组玉佩中用于中部的玉件 , 较一般玉虎更为珍贵 。
故宫收藏的玉镂雕虎形剑璏是战国末至西汉初的物品 , 上端为一匍匐前行之虎 , 面相狰狞 , 张口 , 瞪眼 , 呈伺机扑杀猎物之态 , 足尾劲健有力 , 显得生动活泼 。 下部原有纹饰 , 部分磨去 , 并开出矩形孔 , 变为剑璏 。 剑璏是古代装饰宝剑上的玉饰之一 , 穿系于腰带上 , 即可将剑固定于腰间 。 《说文》:“璏 , 剑鼻玉饰也 。 ”所以又称为剑鼻 。 古代用于宝剑上的玉饰一般由四件组成 , 统称为“玉具剑” , 除剑璏外还有剑格、剑首和剑珌 。 玉具剑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 , 至汉代达到极盛 , 汉以后逐渐衰落、消失 。 历史上 , 它是一种代表贵族身份的宝物 , 也是一种珍贵的馈赠礼品 。
日常用品也爱“虎”
除了饰品、画作、器物 , 故宫的藏品中还有一些日常用品也包含“虎”的元素 。 较有趣味的是 , 其中有几件是清代小皇子所用 , 大概后宫中的那些娘娘们也希望小皇子“虎头虎脑”吧 。
布老虎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 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 源于民间百姓对虎的崇拜 。 因为老虎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灾 , 带来平安吉祥 , 所以当孩子出生时赠送布老虎就寄予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 。 端午节期间 , 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 , 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 , 寓意健康、强壮、勇敢 。 故宫中就有一件清代皇宫收藏的布老虎 , 其头颅硕大 , 尾巴颀长 , 造型雄壮 , 全身彩绘虎斑 , 头顶上饰“王”字 , 憨态可掬 。 这个布老虎白天能当玩具 , 晚上也可以用作枕头 , 既美观又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