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齐泰作为洪武帝和建文帝时期重臣 , 特别是建文帝时期 , 齐泰因为支持建文帝的削藩政策 , 更是备受重用 。建文初年 , 齐泰与黄子澄同参国政 , 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 。齐泰原名为齐德 , 太祖朱元璋时期 , 因为三大殿被雷火击中 , 朱元璋前往祖庙进行祭拜 , 选择朝中为官九年并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祭祀 , 齐泰符合这些条件所以陪同明太祖前去祭祀 , 明太祖为他赐名泰 。
对于齐泰这个人 , 历史上的评价并不低 , 就如黄子澄一样 , 他们在燕王朱棣攻破南京 , 建文帝失踪之后 , 仍然坚守自己的臣子节气 , 宁死不屈 , 最终落的个身死道亡 , 株连九族的下场 。悲惨的下场为齐泰本人增色不少 , 所以历史上他与黄子澄一样 , 都是作为忠君典范 , 备受旧时士子赞扬 。
忠君并不仅仅是齐泰的一面 , 齐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好 。关于齐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明史》的评价倒可以借鉴一番 。
【齐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最终结局如何】《明史》:“齐、黄、方、练之俦 , 抱谋国之忠 , 而乏制胜之策 。然其忠愤激发 , 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 , 百世而下 , 凛凛犹有生气 。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观之 , 固未可以成败之常见论也 。”
《明史》肯定了诸人的忠贞 , 但是同时也指出他们缺乏制胜之策 。他们虽然支持自己的帝王 , 也知道削藩是有利于皇权统治的 , 但是作为臣子他们却没有为皇帝分忧 。面对削藩的问题 , 他们没有提出一个有效的办法 , 反而使自己的君主因为他们的计策而国破家亡 。

早在削藩之初 , 齐泰等人就已经低估了燕王的实力 。认为自己是王师 , 出兵讨伐谋反的燕王 , 定是处于不败之地 。毕竟以全天下去制衡燕京一隅 , 应该是轻易能办到的 。


齐泰等人只看见了自己以天下为凭 , 但是却没有看到燕京的富庶和兵强马壮 。而且那个时候 , 跟随太祖东征西战的老将已经极为稀少 , 几乎达到无将可用的地步 。但是燕京历来都是军事重镇 , 为了防止外族的入侵 , 朝廷在此布置了极强的兵力 , 并且燕王属下良将辈出 , 个个都是与外族骑兵厮杀过的猛将 。就连燕王自己也从少时起 , 就跟随诸将作战 , 拥有极为优秀的军事谋略 。
两相一对比 , 建文帝从小长在富贵中 , 从未亲自感受过战争的惨烈 , 而制定讨燕计谋的也是齐泰等一干文臣 。文臣对善于征战的武将 , 这场战争的结局也许早已注定 。
南京城破之后 , 齐泰还想逃到他地 , 进而密谋复兴建文大业 。但是没有走多久 , 就被燕王属下抓捕进京 。《明史》:“始削藩议起 , 帝入泰、子澄言 , 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 。及屡败 , 意中悔 , 是以进退失据 。迨燕兵日逼 , 复召泰还 。未至 , 京师已不守 , 泰走外郡谋兴复 。时购泰急 。泰墨白马走 , 行稍远 , 汗出墨脱 。或曰:”此齐尚书马也 。“遂被执赴京 , 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 。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 , 叔时永、阳彦等谪戍 。子甫六岁 , 免死给配 , 仕宗时赦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