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殉难之谜:下落为何是一个千古谜案

扬州城破之后,有关史可法的下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 。当时人洪承畴就曾发问:“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后关于史可法去向的记载、传说颇多 。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这是扬州史公祠里的一副著名的对联 。梅花、明月、亡国、故臣,这些苍凉悲切的词藻,使人油然想起二百多年前以身殉国的那位民族英雄 。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郐,明万历三十年(1602)生于河南祥符,即今开封 。他的先人在明太祖时做过锦衣百户,官虽不高却是皇帝近臣 。祖父是万历间举人,做过知州,为官清廉 。父亲没有什么功名,是个本分人 。史可法的祖父曾说过:“我家必昌!”可知家人对于史可法的出生是充满了期望的 。然而在史可法出生之际,不仅家运不昌,国运更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白成率领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帝次日凌晨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槐树上 。史可法一心想苦苦支撑的明王朝大厦,一夜之间哗啦啦倒塌下来 。
顺治二年(1645)初,摄政王多尔衮命令豫亲王多铎,按原定计划,由西安掉转兵锋,直下东南,往取南京以消灭南明弘光政权 。弘光政权是南方的明朝官僚勋贵,得悉北京沦陷、崇祯帝殉国的消息后,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菘政权,接续明朝正统,年号弘光 。
是年七月,多尔衮致书南明“领袖名流”、东阁大学士、督师扬州的史可法,责怪其拥立福王称尊为非法,应立即削号归藩,则“永绥福禄” 。并引诱说如“南州群彦翩然来仪”,即南明臣僚投降我清朝,则像对待降清的吴三桂那样,“列爵分土” 。警告史可法“取舍从违,应早审定”,而“南国安危,在此一举” 。这是劝降书,史可法虽然不为其所动,却仍然天真地幻想着能“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 。但同时也表示了忠心报国的态度:“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 。
顺治二年(1645)正月,被清收买的明总兵许定国诱杀了明江北四镇将之一的兴平伯高杰 。史可法痛失一位收复失地之志甚坚的抗敌将领,深感清兵会随时南下,必须加强河防 。乃紧急调兵遣将,部署堵御事宜,不料行动神速的多铎已率兵杀来 。多铎于二月初八日奉旨往取南京,分兵三路挺进,三月二十二日取归德(今商丘市南),二十九日下颖州(今阜阳) 。
还有说清兵破扬州时,史可法便销声匿迹,不知所终 。计六奇于顺治六年(1649)外出,途中坐船遇一嘉兴人,自称是当年扬州抗清失败后逃出来的,他说城破时史可法下落不明 。
【史可法殉难之谜:下落为何是一个千古谜案】一般史家通过对清代的史料加以分析,认为史可法于扬州之役被俘遇害 。《清实录》云:“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 。”《明史》说,史可法自刎未遂,被部将拥至小东门,为清军抓获,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师也 。”遂遇难 。还有史可法嗣子史德威著《维扬殉节纪略》记述道,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刎未遂,为清军捕获 。多铎对史可法“相待如宾,口呼先生”,并劝降说:“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 。”史可法答曰:“我为天朝重臣,岂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哉!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劈尸万段,甘之如饴”,丁是被杀 。此外,史可法于四月二十日左右写过五份遗书以及给其母亲、夫人、叔父兄弟及致嗣子史德威的书中,都表示了“一死以报国,固其分也”的坚定态度 。可见他早就抱定一死之心,说他得以逃生似不可信,且其部将刘肇基在扬州城陷前已中流矢而亡,不可能与史可法一同“缒城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