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混蛋儿子让四千少女被其凌辱还毒杀亲兄弟

成吉思汗铁木真一手建立起来的“大蒙古国”(我们俗称的“蒙古帝国”)在他死后似乎就分裂了 。成吉思汗的几个叔叔、弟弟和儿子们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但是他们已经在打各自的小算盘了 。蒙古的分裂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这道难题不管拿给谁来解,结果都一样,因为它本身就无解 。难怪连一向雄毅沉着的成吉思汗都一筹莫展 。
成吉思汗最终选择了第三个儿子窝阔台,这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最平庸的窝阔台成了大蒙古国的继承人!然而成吉思汗就这么做了,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成吉思汗一共有四个选项,就是他的正妻孛儿帖生的四个儿子(即“蒙古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托雷 。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他们只认最强者,谁是最强的那个人,谁就是他们的王者 。但是大家不要想错了,这里的最强者并不是单纯指的单挑能力最强的那个,如果这样的话,蒙古人里面“巴特尔”(勇士)就多了,者勒蔑、纳牙阿、哲别、速不台等,无一不是勇猛无敌、骁勇绝伦,蒙古大汗的位子就轮不到蒙古四子了 。
蒙古人心中的最强者,除了个人能力突出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能带领族人们战胜强敌,将别人的牧场、羊马、女人、奴隶抢过来,让族人过上富足的日子,成为草原上的上层牧民 。加上这个条件的话,很多人一下就落选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去实现这些能力,比如像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这样的平民和奴隶出身的下层蒙古人,他们没有羊群,没有马匹,没有人口,没有支持者,他们根本没有资格带领族人去和其它部落征战,他们没有贵族血统,就只能做蒙古贵族身边的“那可儿”(伴当)和“云都赤”(带刀侍卫) 。
但是蒙古惯例,幼子守家,长子立家,托雷身为幼子,更兼握有军权,监国达2年之久,而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推举大汗更是达40天,耶律楚材出面以国家统一大局征程坎坷为由,促使托雷让步,但托雷并非真心实意,兄终弟及,握有军权是他的两大利器,后续汗位易手仍然有可能;而术赤更是公开反对窝阔台继承人选,在西征之时,更是公然违背父命返回自己营地,成吉思汗要亲自把他干掉,后因为术赤病死才罢休,这也充分说明窝阔台的继位之路是充满坎坷的 。
而成吉思汗让托雷掌握军队也是最大的败笔,既然知道治国理政方面窝阔台明显高于其他三子,为什么还要拆分权利,拆分权利缓和矛盾暂时弥补缺失,父爱的均衡也能表达,但这对于国家的治理与稳定却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军权 。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意味着什么,成吉思汗显然并没有考虑清楚,打天下的伟人未必是治天下的好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更何况是一个统一路程上的帝国,这也为后来的托雷系干掉窝阔台系埋下深深隐患 。
打破幼子守业的惯例,趁机推出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一个创新,但是土地分封与忽里勒台制度,为大汗继位引起的纷争打下了制度的漏洞,蒙古贵族推选黄金家族成员继承汗位,看似心悦诚服长治久安,但却是危机四起跌宕起伏,大事当独断,哪一个帝王愿意君权旁落呢?哪一个黄金家族不希望获得君权呢?推举制度怎么会形成优秀人物的出现呢?更何况帝位本就是一个人的事,人多嘴杂,只为分一杯羹,其弊端远远大于利益 。
作为成吉思汗的的第三子,窝阔台自小便在马背上长大,他的军事素养和智慧谋略,都让成吉思汗对他刮目相看 。尽管成吉思汗更偏爱武艺高强的小儿子托雷,但他清楚帝国的巩固和发展,更需要的是一个谋略家,因此大汗的位置就由窝阔台继承 。窝阔台身为储君之时,就常跟随在成吉思汗之侧,他们父子连心,西征东扩,在抵御外敌的同时极力开拓疆土 。窝阔台骨子里骁勇善战的血统,也是他日后灭金国、入中原的强大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