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拉尼娜会让今冬特别冷吗?三重拉尼娜现象罕见吗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预计将延续到2022/2023年冬季,并有可能达到中等强度标准 。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连续出现三个拉尼娜冬季 。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温度低于正常年份温度的现象,它与海面水温持续高于常年温度的厄尔尼诺事件相反,被认为是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信号 。
【“三重”拉尼娜会让今冬特别冷吗?三重拉尼娜现象罕见吗】在公众印象中,拉尼娜这个名词通常与冷冬相关 。2008年年初,一次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使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千万人正常生活;2021年11月份,在“双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下,一次综合强度指数位居历史第四高的强寒潮事件席卷我国大部地区,全国多地一夜入冬 。此次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有何影响?今年冬天是否将较往年更冷?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介绍,依据国家气候中心ENSO监测国家标准,此次“三重”拉尼娜事件包含发生在2020年8月份至2021年3月份、2021年9月份至今的2次拉尼娜事件,以及2021年春夏期间表现出的中性冷水状态特征 。但“三重”拉尼娜不是三倍拉尼娜,今年出现冷冬的可能性很小 。“拉尼娜不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唯一因子,冬季冷暖还受到东亚冬季风强度、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周兵说 。

“三重”拉尼娜会让今冬特别冷吗?三重拉尼娜现象罕见吗

文章插图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陕西西部、甘肃中部和东部、青海东北部和宁夏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至2℃,极有可能出现区域性冷冬,全国其他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将呈现“前冬偏暖、后冬偏冷”的气候特征 。周兵表示,气温偏冷并不等同于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较平均气温状况而言,判断冷冬暖冬有严格标准 。
回顾以往,拉尼娜事件往往使我国夏季主要雨带偏北,出现南旱北涝的降雨局面;到了秋冬季,寒潮偏多,南方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冻雨灾害,部分地区气象干旱频发,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供应紧张 。
今年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遭遇61年来的最强干旱,极端高温天气持续出现,部分地区还遭遇夏秋连旱,都与其有一定联系 。
气候变化牵动全球经济 。此前,中金公司研究部对2000年以来发生的6次拉尼娜事件进行梳理发现,虽然并不是每一次拉尼娜事件都会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但其自带的冷冬标签仍会造成市场对农作物减产、能源短缺的担忧,从而引起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相关能源和工业品也会受到一定波及 。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姜照表示,
如果“三重”拉尼娜事件导致的阶段性偏冷预期兑现,我国消费市场也将迎来趋势性变化,
比如羽绒服、电火锅、电暖器等消费或将迎来一波小热潮;网约车等共享出行方式会更受欢迎;雪景打卡观赏、雪地户外游玩等活动的热度将会提高 。在供给端,冷冬天气或利好新能源、服装家纺、化肥农药等行业的生产企业 。
什么是“三重”拉尼娜事件?
连续跨越三个冬季“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冷的冷水事件,监测区域海温指数滑动平均连续5个月以上低于负0.5摄氏度 。”周兵解释说,“三重”的含义是连续三个冬季为拉尼娜事件,也就是这种冷水事件跨越了三年 。历史上,20世纪50年代、70年代、90年代也相继出现过“三重”拉尼娜事件 。一般来讲,拉尼娜与厄尔尼诺过程的变化周期为2—7年,平均为4年 。
周兵称,具体到本次事件,自2020年夏季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迅速转为偏冷状态,8月首次低于负0.5摄氏度,并在随后2020年冬季出现一次弱拉尼娜事件;2021年9月再次呈现弱拉尼娜事件特征;近期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未来冷水强度有可能低于负1.3摄氏度,可能会达到中等强度拉尼娜标准 。由于2020年8月以来,连续三个冬季经历了拉尼娜,因此,世界气象组织称之为“三重”拉尼娜 。
随着今年春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东风再次增强,拉尼娜事件一直维持,且在春季有明显的发展 。拉尼娜影响了区域温度和降水模式,我国南方表现出暖干气候特征,澳大利亚等地出现百年一遇的洪水 。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可能加剧世界不同地区的干旱或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