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为什么落榜?详解黄巢落榜的原因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 建立大齐政权 , 那么他当年为什么落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 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咸通九年 , 长安城内金榜前面 , 人头攒动 , 有人狂喜 , 也有人心碎 , 一个年轻人延着脖颈从榜首看到榜尾 , 确认了好几遍 , 才最终接受了榜上无名的现实 , 茫然地挤出了人群 , 他攥着拳头 , 快步地离开了长安城 。
这一年 , 再次参加科考的黄巢又一次落榜 , 数年的辛劳最终化为一场虚空 , 巨大的失落感 , 让这位盐贩子出身的年轻人 , 彻底被激怒了 , 看来 , 想要通过正当方式改变自身命运 , 这条路子是走不通了 , 长安城内虽然繁华无限 , 但迎接自己的却是凄风苦雨 。
离开长安的黄巢 , 一路之上 , 将失望、伤感、忧愁全部揉碎 , 最后化成了一腔怒火 , 并将之行诸到文字之上: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透阵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既发泄了黄巢的愤怒 , 也寄托了其无限的抱负 , 而从这首诗上我们也能看出 , 黄巢本人的文采也确实不错 , 那么如此一位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 , 为何会屡次被倒在科举的选途之上呢?
其实也黄巢的愤怒也是有原因的 , 不得不说 , 唐末时期的科举 , 实在是有点儿太黑了 。进士科当唐之晚节 , 尤为浮薄 , 世所共患 。唐宣宗之后的科举 , 弊端丛生 , 使得普通出身的民众想要通过科举扭转命运 , 变得非常困难 。

黄巢为什么落榜?详解黄巢落榜的原因

文章插图
唐宣宗时期 , 宰相李德裕当年 , 为寒门子弟科举公允所设下的限制门第子弟的条件松垮崩塌 , 大批门阀子弟再次得到了优待的条件 , 而这些门阀子弟们族中有人 , 朝里有人 , 加上本身受到家族政治熏陶 , 因此不管是自身条件还是外界条件 , 直接碾压寒门子弟 , 同时唐时科考还有一个风气那就是拜谒权贵 , 朝中权贵、宫内的宦官 , 只要是能够影响科举仕途的权贵 , 人们往往会想尽方法前去接近 , 拜见 。
寒门士子为了前途 , 想办法钻门子 , 攀附权贵 , 而门阀子弟、官宦世家更是互相依附、结朋结党 , 互相关照 , 互相帮扶 , 这就让那些本身拉不下脸去走关系 , 自身又社会地位低下的寒门子弟 , 在科举这条路上 , 基本面对的就是一个死胡同 。
有人可能问了 , 科举考试卷子都一样 , 你再走关系 , 最后做得不好 , 也是白搭呀!
关键就是 , 人家唐代时期 , 考试的试卷上面可是不糊名字的 , 也就是说 , 当考官拿到了考卷 , 他直接就能知道 , 哦这是张侍郎家的公子 , 那是王御史的外甥 , 在这种情况之下 , 这张科考试卷 , 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卷子了 , 那上面流动的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网 , 考试成绩拼得不再是才华和笔力 , 而是关系、金钱、门第 。
这种情况就导致唐末时期的寒门士子在科举考试之中 , 如若不走关系 , 不去请托 , 很难在科考之上看到希望 , 而常困于科考之中的考生 , 往往也会悲哀叹息考场之黑暗 , 世风之日下 。乾符丁酉岁 , 关宴甲于常年 , 有温定者 , 久困场屋 , 坦率自态 , 尤愤时之浮薄 。
黄巢为什么落榜?详解黄巢落榜的原因

文章插图
比起初唐时期士人落第的壮志屈抑 , 唐末时期的士人更多是满腹埋怨 , 在这黑暗的科举场内 , 他们看到了肮脏的一面 , 实在是难以平复心中的怨恨 , 唐末时期李山甫落第之后 , 愤怒之余将满腔怒火堆积到当时的礼部主司王铎身上 , 其最后投身藩镇 , 最终找到了报仇的机会 , 挑拨藩镇势力 , 最终屠害了王铎一家 , 这也算是唐末科考落第的一次极端后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