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俘蔡文姬为何受到枭雄曹操的青睐?

蔡文姬,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代才女,曾被匈奴抢走,嫁与匈奴人为妻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将其赎回 。
众所周知,曹操乃乱世枭雄,他一生染指的美女艳妇不计其数,而他对一位曾被匈奴俘获的美丽女俘虽然垂涎三尺,但却从不敢抱有非分之想 。
尽管如此,这位美丽的女俘的一生命运却与曹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就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才女蔡文姬 。
网络配图
史书载:“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后汉书 列女传》,下同)蔡文姬自己也说:“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胡笳十八拍》)前面一个“没”字,后面一个“逼”字,已然揭示了蔡文姬的战俘及女奴的身份,敌营十二年,其实没那么浪漫 。
文姬归汉的原因,历来是后人争议的焦点 。因为阿瞒这人有点好色,而蔡文姬据说才貌俱佳,所以生发出各种联想 。尽管史书给出了理由,“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然而后人还是不依不饶的 。
实际上,曹蔡有过三次晤面,解读一下,或能拨开云雾 。
第一次,蔡文姬回归后与曹操有一番对话 。
“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 。’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
这时候,蔡文姬多大?据郭沫若先生考证说,约莫31岁 。《中国文学史》一书推翻了郭的说法,貌似还要再大一些,35岁比较靠谱 。我支持后者的意见,毕竟两汉魏晋士风尚古,女子出嫁要稍晚一些 。
网络配图
从曹操的语气来看,“犹能忆识之不”,很温柔;“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很体贴 。一个握有生杀予夺之权的男人,一个给文姬以重生大恩的男人,如此口吻,也难怪让后人生疑 。但若了解曹操渴望得到的“坟籍”到底是哪些书,他的“温柔体贴”的用意,也就昭然若揭了 。
文姬的父亲蔡邕,首先是个历史学家,其次才是文坛领袖 。他生前曾与友人合撰《后汉记》,在流放时上书灵帝“奏其所著十意”,这个所谓 “十意”即是“十志”,是“修补《汉书》十志之下尽王莽而止,光武以来唯记纪传,无续志者”(《后汉书 蔡邕列传》) 。无疑,文姬所默写的400篇,肯定是《后汉记》的章节 。也就是说,通过对话,曹操透露了两个意思:一,我跟你父亲有交情;二,相信你能继续你父亲的遗志,把史书修下去修得更好 。
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责任,也是一个权谋家的伎俩----起码蔡文姬修史,不会瞎掰曹操怎么怎么着吧 。
第二次,是文姬的夫君董祀获罪之后 。
董祀也是名门之后,道德文章都不错,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只是个屯田都尉,没杀人,没谋反,最多是个愤青而已,发发牢骚,又能犯啥死罪?然而曹操就是要杀他,这又让后人生疑----莫非他们是情敌?
网络配图
蔡文姬去丞相府为夫君求情,有几个情节可以推翻“情敌”说 。
首先,曹操似乎早就等着蔡文姬来,当时公卿、名士以及远方的使者宾客坐满了一屋子,他还对宾客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在外头,今天让各位见见她” 。文姬“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 。
其次,拒绝的理由不堪一击 。曹操说:“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这个“奈何”很小儿科吧,他为何不说“法律无情”?摆明了是给文姬进一步说话的机会 。当蔡文姬恳求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曹操马上就同意了,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其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