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故宫里的宝贝永远是笔糊涂账

故宫里到底有多少件宝贝?想必故宫博物院的历任院长,也未必能清点清楚 。其实,最早把故宫的宝贝搞成一团乱账的,是溥仪 。
紫禁城宫殿重重,辉煌壮丽 。然而,在漫长的明清两朝,这壮丽的宫室中,却不断地发生着盗窃勾当,到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更是登峰造极 。据溥仪回忆,就他所知,宫内太监们对故宫宝贝的盗窃几乎从没间断 。
他大婚的时候,刚刚行过大礼,皇后凤冠上镶嵌的珍珠、宝石、玉翠竟然整个换成了赝品 。溥仪打算整肃内宫,清点一下库房的宝贝,然而计划还未实施,藏有无数珍宝的建福宫就突然起火 。大火燃烧了一夜,建福宫院内的亭台馆阁全都化为灰烬,无数珍宝典籍也都灰飞烟灭 。
但这场大火对故宫宝贝们命运似乎只是一个开始,故宫文物最为严重的流失,发生在溥仪身上 。退位期间,虽然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但他自知皇宫已不可久住,于是陆续将历代书画珍品盗运出宫,盗窃活动一直持续到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才得以终止 。故宫宝贝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了一笔记不清的糊涂账 。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悲剧》的文章,里面设置了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 。随着人口的增加,牧民们想多养几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们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够多了,再增加羊的数量,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 。
在对此事的取舍上,牧民们都从自己利益出发,选择多养羊获取最快的收益 。由于羊的数量增加,土地开始失去自我养护能力 。最后,“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故宫里的宝贝在故宫这个“公共草场”上,也面临同样的“公地悲剧”风险 。
根据资料显示,建国以来,北京警方有记载的故宫失窃案一共发生了5起,其中以第五起失窃案最受人关注 。2011年5月10日,有网友爆料称,8日凌晨零点左右,故宫保卫处一巡逻人员发现一可疑人员 。
由于该人身上有红色印记,疑是故宫红墙剐蹭,巡逻人员命令其原地蹲下后,立即打电话联系、上报,但可疑人员随后逃跑 。故宫博物院经清点,丢失展品7件 。虽然该盗窃案在58小时候后侦破,北京警方宣布抓获犯罪嫌疑人,但对于丢失文物并没有透露更多信息,只是表示部分展品被追回 。
有媒体报道称,部分展品被追回,其他的则被嫌疑人扔进垃圾桶,原来这位手长眼拙的窃贼在盗得文物后将其拿到潘家园鉴定,当被潘家园街摊上的江湖把式告知是假的后,顺手就将文物扔进了垃圾桶 。
如果说如此轻而易举就将文物盗到手让人们对故宫文物保护的能力产生怀疑的话,那么故宫后来曝出的各种“门”更是增加了人们对故宫文物安全的担心 。
故宫珍贵文物被人为损坏均秘而不宣的“瞒报门”;前清宫旧藏木质屏风修复时被水浸泡而隐瞒不报的“屏风门”;私自拍卖5件北宋名人书札的“拍卖门”;还有故宫图书馆善本书库部分图书丢失,上报副院长后此事被压下不让追查的“古籍门” 。这些“门”中,有不少是网友先爆料,然后倒逼故宫不得不对外承认的 。
2011年7月30日,有网友爆料,“故宫又出大事了” 。第二天,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因科研人员操作失误被挤压损坏,此时距离事故始发的7月4日已过去了26天 。
蹊跷的是,有网友发现,8月1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共同关注》节目中,曝光的破碎宋瓷照片与故宫官网上的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图片明显不符,因此引来了一片质疑:毁坏的难道是赝品?破碎宋瓷照片曝光,看图片其“长相”明显与官网不符,难道是被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