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在“佛土”印度成名回来后,玄奘自身的身份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孙英刚:这个问题其实在中土僧人身上都有,不过在玄奘身上体现得比较鲜明 。佛教毕竟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到了唐代,尽管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但玄奘仍然感觉很矛盾 。一方面,他作为佛教徒,到印度后就感叹他怎么没有生在“佛土”,应该是感到自卑的 。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土”之人,有点“民族主义” 。
这里举一个例子,玄奘回国之后,有一位僧人法长要回印度去,玄奘就托他带信给印度的一些朋友,这个信后来就保存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大致就是讲“我们唐朝皇帝治国有方,而且推崇佛教,现在的佛教水平不比你们那差”,从信中的口吻来看,是有点“文化自信”的意思 。当然这种变化也有一些军事、外交背景,因为王玄策借吐蕃的兵,在印度打了一仗,很成功,还押了很多俘虏到长安去,所以一下子就给中国人很多自信 。
澎湃新闻:如今提起玄奘晚年最大的学术成就,可能就是他组织译场、翻译佛经 。
孙英刚:玄奘在学术上还是有不少敌人的,因为他有“原教旨主义”的一面 。陈寅恪说过一句话很经典,我以前经常引用,就是“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 。陈寅恪是拿玄奘的例子作比喻,说玄奘的唯识学之所以不能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主导地位,是因为它太强调外来的东西 。一种思想要想在中国被接纳,需要一方面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民族本来之地位,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评价玄奘的翻译 。总之,玄奘有双重的身份认同:第一是作为佛教徒,第二是作为中土之人 。这双重身份是纠结在一起的 。
玄奘在翻译上属于“直译”,他不认同此前鸠摩罗什的“意译”,如果用“信达雅”的标准,鸠摩罗什是“雅”,翻译的句子中国人更容易理解 。而玄奘比较原教旨主义,比如梵语bodhisattva这个词,以前都翻译为“菩萨”,但他认为应该直接音译为“菩提萨埵” 。玄奘一大部分工作是要把以前翻译过的经典进行重译 。但是可能很多人就不认同 。比如高宗就告诉玄奘,让他先把没翻译的翻译了,然后再重译已经翻译过的 。
其次关于玄奘的传记,如果我们读玄奘弟子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再对比同时代道宣《续高僧传》中的《玄奘传》,就会发现有很大区别,虽然《续高僧传·玄奘传》中的部分内容应该是后人添加的,但是它能从侧面反映出玄奘当时受到的一些打压 。熊十力原先也写过《唐世佛学旧派反对玄奘之暗潮》,指出玄奘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比如他认为玄奘不善于顺应俗情,不许讲“旧经”,以致于引来“旧学”的诬毁,等等 。
《续高僧传·玄奘传》那一卷只写了两位僧人的传记,另一位是印度的僧人那提,他带了很多梵文原典到中国来翻译 。根据道宣的记载,玄奘在其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包括掠夺他的经典、阻碍翻译等等 。当然关于这个事情,从熊十力到季羡林先生,他们都讨论过是否可信,但我想不管是否为真,道宣这么写,至少反映出存在着对玄奘的不满 。
道宣在当时也是一位佛教领袖,声望不在玄奘之下,他也参加过玄奘的译场,但很快就走了,他可能觉得不投机,对玄奘的翻译并不买账 。而且在《续高僧传·玄奘传》中,道宣也没有怎么提玄奘翻译的事情,等到玄奘弟子为老师立传的时候,才增加了大量关于翻译的内容 。
- 头条!唐代李白凭一首诗换来一个老婆
- 公主也有剩女:唐朝的公主太风流无人敢娶
- 史上最荒唐的开国皇帝:杀母抢媳,最后被儿子割鼻折磨而死
- 唐人街是中国人买的吗 唐人街是中国人建的吗
- 画圣指的是什么意思 画圣是指哪位画家
- 大唐第一美女竟不是杨贵妃而是这公主
-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的爱情,一生只钟于一人
- 秋香确有其人:明代金陵名妓并不识唐伯虎
- 此人是李世民的舅姥爷,若多活三年,历史必无隋唐
- 隋唐英雄单雄信,宁逝世不降,秦琼程咬金欠他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