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赵国的廉颇、李牧都被秦国的反间计所害!

【战国四大名将,赵国的廉颇、李牧都被秦国的反间计所害!】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嗜杀,廉颇自大,王翦阴险,李牧忠义 。
在战国历史中,尤其是战国中后期,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大的影响力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战绩辉煌,规模庞大,举国轻重 。后人对着四人谁最厉害的评价一直都未曾间断,不过大致的观点是厉害排名中,白起>李牧>王翦>廉颇 。其实,这种论断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失偏颇 。今天,我们不评论四人的战功,而是探讨一下四人的结局:
战国四大名将:
一、白起
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
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 。白起在秦昭襄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
白起人生最出名的一战,就是长平之战,而这一战千古永传的原因,并不是惠文王的临阵换将,也不是赵括的纸上谈兵(实际上赵括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赵国根本就没法使用廉颇那一套的消耗战,赵国支持不下去了,所以换做谁也没法像廉颇那样龟缩打消耗战),而是白起的坑卒四十万!要是没有白起的坑杀赵兵四十万,这长平之战,恐怕早就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了 。当然白起也确实称得上名将,毕竟全歼对方主力 。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一鼓作气,攻灭赵国,范雎担心白起功劳过大,超过自己,于是请求秦昭襄王暂停攻赵 。当年九月,秦昭襄王又想攻打赵国,恰赶上白起重病,不能带兵(另有一说白起抗命不遵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 。因为长平之后赵国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赵时,白起应该是最不适合当统帅的人选 。)秦昭襄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 。秦王,迁怒白起,命他辞归故里,白起带病上路,走到杜邮,被秦王刺死 。
二、廉颇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
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
当时,秦军几次打败赵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东南部部分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 。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 。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 。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 。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 。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 。
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 。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 。虽然赵括母亲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 。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 。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