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至元代画坛变革:文人画家内心世界代替客观( 三 )


尽管他自己总是矢口否认??”《溪岸图轴》就像王季迁的另一件藏品 《湖山清晓》那样,“迈出了它在现代蜕变中的重要一步” 。但是,另一方面,“所有现代的人们对其所作的‘改进’最终都未曾严重地损害《溪岸图》最根本的历史身份”,也就是说,高居翰认定此次展出的《溪岸图》是伪作,并不恰当 。一起展出的有上博馆藏的董源《夏山图卷》,可以来回比较着看 。正如方闻所说: “对宋、元以降的中国画家而言,董源可谓是树立了中国山水画的两大标杆:再现性与书法表现性 。10 世纪是早期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对自然景物的刻划取得了重大突破,其精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此同时,又存在着一种力图借助回归古典范式实现简略、抽象和书法性表达的逆向诉求 。董源是率先同时践行上述两种取向的山水画家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至元代画坛变革:文人画家内心世界代替客观】3 整个展览中给我留下最特别的印象的,是陈容的《九龙图卷》和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卷》 。过去我没怎么在意《九龙图》这样的画,好像挺常见似的,不说中国,日本桃山时代、江户时代也都有模仿之作,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都画过相近的黑白云龙图 。但这幅高 46.3 厘米、长1096.4 厘米的纸本水墨浅绛作品上有在印刷品上看不到的东西,云雾漩涡像是将彼时某刻纸笔接触时的感受具体呈现出来而变成的一种形象,它们似乎会在我凑得太近的时候爬上我的胳膊皮肤,使我感到惊奇,不由得目不转睛盯着看了好久,暗暗体验了一下被神秘而怪异的气氛以及一种不寻常的速度感吸入并抵抗它们的感受 。不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李淞教授认为,这件《九龙图》并非南宋陈容作品,而可能是他的四世孙陈某的冒名之作,其制作年代应该在元代 。
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卷》先是以它卷末以及靠后三分之一部分描绘石头的具有奇异力量的线条笔触,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我接着不按次序从左至右地看了这幅长卷,然后才是从右至左,仔细看了它所记录的一次夜游赤壁的经过:初冬,木叶尽脱,月光明亮,没遮没拦地照下来,江面开阔,童仆被差遣去江边买鱼,妇人和孩子站在屋门口,看上去是在说“那你们去吧”之类的话,给他们准备了酒,四周非常安静,他们站在那里很冷,女人孩子等他们离开以后就要睡觉了;接下来的画面出现了水声,寒冷以及月下江流之声、山高月小之景唤起的心潮涌动叫人打寒颤,但坐在江边的诱惑令人可以忍受这一切,他们在面前摆开酒食,身后的树林十分深幽清寂;后来他们乘一小舟放乎中流,与一只孤鹤相遇;最后有一座藏在岩石包围中的宅院,院门关闭,犹如一个“完:大梦一场——到此结束”的提示,屋里的人坐着在交谈,并没有在睡觉,增添了梦里梦外恍惚的感觉 。因为看完后的怅惘,我又看了很久宅院左边那块大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