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明青花和清朝的青花三者有什么区别


元青花明青花和清朝的青花三者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元青花
元代时就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及红绿彩 。
有的专家认为青花瓷产生在唐代,也有人认为产生在宋代 。
到元代,青花瓷就已经成熟了 。
咱们现代的收藏者大多数收的是元、明、清的瓷器 。
近百年的瓷器叫新瓷 。
从瓷器上来讲,有单色釉、彩绘釉 。
彩绘中青花瓷是数量最多的,从元代到清代直到现在近700年中,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主流 。
明青花
在明万历时期又出现了两种青料 。
一种叫珠明料,另一种叫浙料,这两种料都是国产的 。
珠明料产于云南,浙料产于浙江 。
珠明料在元代时已经出现了,直到现代珠明料还在使用 。
这两种料也分上、中、下三个等级,含钴、锰量较高,含铁量较低,发色都很稳定 。
【元青花明青花和清朝的青花三者有什么区别】洪武时的青花瓷叫洪武瓷 。
由于元末的战乱,明开国初在瓷器生产上没有太大成就 。
因为元代青花器的胎体含有铁等杂质较明代、清代和民国时胎体杂质为多,所以元代青花的釉面,经高温氧化後,多呈青白色,卵白色,所以元代青花较明代青花的釉面的青白色略重 。
而明代的青白色又较清代釉面的青白色略重,清以後瓷器釉面而显纯白色 。
元代青花釉层厚薄不匀,前期釉质形成的特点和瓷器的烧结的温度密不可分 。
所以元代青花瓷釉下气泡大小密集和元代青花的胎釉结合处是橙黄色;明代是略淡的黄色;清代和民国因生产技术的提高,胎土提炼精细,瓷器的胎釉相接处是淡淡的黄色和青灰色 。
元青花在胎釉方面普遍出淘炼不精细、制作粗率缺点(个别除外) 。
因而砂底多有砂眼,人工刷痕,胎体中含有杂质和铁质等斑点 。
较大的器物,接口旋削极为草率,用手抚摸多凸凹不平,有的严重用肉眼也能观察到 。
大器分段釉接而成,有的连底足也是釉接而成 。
器内接痕明显外露,多有棱角,及器口内有粗大和细小旋纹,器底足内也有大小不等明显旋纹 。
元青花明青花和清朝的青花三者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因为元代青花器的胎体含有铁等杂质较明代、清代和民国时胎体杂质为多,所以元代青花的釉面,经高温氧化後,多呈青白色,卵白色,所以元代青花较明代青花的釉面的青白色略重 。
而明代的青白色又较清代釉面的青白色略重,清以後瓷器釉面而显纯白色 。
清朝的青花
康熙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瑰丽多彩,品种繁多,它的最大特征是:1、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2、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3、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4、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 。
明清两朝青花或釉里红.这两个朝代的青花和釉里红特别多,仿品也多 。
在材料、工艺、绘画、书写款式诸方面都能仿得一模一样,惟一不好仿又没被人重视的还是釉下气泡的问题 。
青花的色泽有的仿得很好,有的还有距离,辨色能力稍差就很容易“走眼” 。
除此之外抓住两点便可区别真伪了 。
一是青花釉是否下沉:下沉入骨且有晕散现象即为真品;若漂浮而无晕散、显得死板则可能为仿品 。
另一点是用50倍放大镜看气泡 。
若青花下沉则在青花上有许多白色气泡;若青花上浮则青花上全是麻面小坑,看不见白色气泡 。
在青白釉下气泡多且大,则证明青白釉层厚而肥润,此乃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