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高中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高中

《游褒禅山记》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 , 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 , 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 , 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 , 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 , 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 , 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 , 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 , 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 , 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搅四怯纳罨璋刀谷烁械侥:曰蟮牡胤饺疵挥斜匾奈锛粗С?,也不能到达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
《游褒禅山记》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 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 盖音谬也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 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 , 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 ,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 , 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游褒禅山记》注释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慧褒:唐代高僧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 。址:地基 , 基部,基址 , 这里指山脚 。
而:连词,并且 。卒:死后 。之:指褒禅山麓 。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译为“因此” 。名:命名,动词 。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 , 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 。褒禅,慧褒禅师 。
慧空禅院:寺院名 。庐冢(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 。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庐:屋舍 。(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 。)冢:坟墓 。禅院:佛寺 。

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出应写作“华阳洞” 。以:因为 。乃:表示判断 , 有“为”、“是”的意思 。阳: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背面、水的南面为“阴” 。名:命名,动词 。
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 。
文:碑文,与下文“独其为文(碑上残存的文字)”的“文”不同 。漫灭:指因风化剥落而模糊不清 。
独:唯独,只有 。其:指代石碑 。文:文字 , 这里指的是碑上残存的文字 。犹:还,仍 。
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 , 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华(huā)”字,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 , “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挥Χ痢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 。按,这里说的不是五岳中的“华(huà)山”) 。言:说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因为”的意思 。谬:错误 。
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 。
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 。窈(yǎo)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高中】问:探究,追究 。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 。则: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穷:穷尽 。
《游褒禅山记》赏析文章开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看来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委,平平淡淡,并不新奇 。但细加玩味,却不寻常 。它不仅为下文考究褒禅命名的由来起着开拓的作用,而且也把有关全局的“华山”二字突现出来 。作者突现出“华山”,对全文的记游和议论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
可以设想,倘若读者不了解褒禅山就是“华山”,那么文章题为《游禅山褒记》,而下面所记的,也就是与“华山”不可分割的华山前洞、华山后洞 , 便失去了根基,而令人不可思议 。随之游览华山后洞,从而发表议论也将成为不可能 。
所以首句把“华山”突现出来 , 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它对全文来说,起着先引和铺垫的作用 。然而作者又不特意去就“华山”而论“华山” , 却以考究褒禅山命名由来的方式来突现它,这就更显得自然入妙了 。从考究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来看,文从字顺 , 无懈可击;从记游角度来看,又顺理成章,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 , 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
《游褒禅山记》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 。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他“少好读书”,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 , 词虽不多,但亦著有《宋史·王安石传》 。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 , 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答曾子巩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