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千古奇冤,守墓家族为袁崇焕一守就守了376年

深秋里即使阳光明亮,风吹来也有种彻骨的寒意 。袁崇焕祠墓坐落在广渠门边上的东花市斜街五十二号,据说整修后的祠墓还得等一个月才开放,如今看来外观焕然一新,只是大门深锁,我想今天肯定要扑空了 。
一位大娘在旁边缝布,她说:“敲敲门吧,也许有人开门 。”门很厚重,拍门时只有几阵闷响,不见人迹 。我又拍了拍门,一位先生出现了,他说:“现在还没开放,很多东西都没有放进来,就算你现在进去了,什么也看不见 。”我说我从外地来,只要随便看看就好,他迟疑了一会把门打开了:“外地到这里不容易,进来吧 。”
进门后走过空地就是袁崇焕祠,果然空空如也,但是左边墙上有袁崇焕手书的“听雨”二字,以及康有为撰写的《明袁督师庙记》,据说以后这里会陈列袁崇焕的画像 。祠堂后面但见两个隆起的圆墓,袁崇焕墓位于正中,前面有一个石碑上书“有明袁大将军墓”,左边较小的圆墓据说埋葬着冒死盗取袁崇焕头颅的佘姓义士,也就是为袁崇焕守墓三百七十二年的佘姓家族的先人 。
袁崇焕之死可说是千古奇冤 。17世纪初,还在山海关外的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队连破明军,只待攻下袁崇焕固守的宁远城就可直驱北京,但努尔哈赤却在这里初尝败绩,而后郁郁以终 。第二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又攻宁远、锦州,仍然失利,于是皇太极特意避开袁崇焕守卫的辽东,绕道从西边直逼北京 。这一年是1629年,袁崇焕听到皇太极将攻北京城的消息,千里驰援赶赴北京,他在广渠门外挡住了清军,但是明朝崇祯皇帝却误中皇太极的反间计,以通敌之罪将袁崇焕下狱 。
1630年中秋节后一天,力扛明朝半壁江山的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处以凌迟极刑,当时北京城民都相信袁崇焕叛国的传闻,因此刽子手每削下袁崇焕一片皮肉,百姓都争相购食以泄怨恨,未几“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 。
袁崇焕心肺间嚎叫停止的一刻,恐怕连天地都无言以对,人世间的冤屈莫此为甚 。
到了夜里,袁崇焕的头颅在刑场,与中秋刚过的明月两相对望 。他的佘姓部下趁夜盗取了头颅,就埋在现在东花市斜街五十二号院内,还交代子孙,不必再回岭南原籍了,世世代代就在这里陪伴袁将军的一缕忠魂吧 。从1630年至今,佘家已经守了三百七十二年的墓,历经了十七代,现在的守墓人是六十多岁的佘幼芝老太太(见左图) 。
从清朝乾隆年间以后,袁崇焕的冤屈就已大白于天下,袁祠墓也成为广东义园,安葬着袁崇焕未能返乡安葬的广东同乡 。在三百年的悠悠岁月中,人世间经历了许多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佘家子孙,一代一代像春泥护花般守卫着袁崇焕墓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袁崇焕祠墓受到很大的破坏,不但石碑被推倒,因为传说袁崇焕的头颅是黄金打造的,袁墓还被刨开来,结果挖了一丈多深,没有找到黄金头,也没有人敢看到底有无尸骨,最后院里还搬进十几户居民,袁崇焕祠墓成了大杂院 。
从1978年以来,这一代的守墓人佘幼芝到处陈情,希望能重修袁祠墓 。许多人将辛苦奔走的佘幼芝称为“佘疯子”,她却将所有的委屈化成两句话:“苦守灵园三百载,谁知我氏心中情 。”1992年,政府在原址重建了袁崇焕墓,到了2002年初,北京市政府又决定重修袁崇焕祠,但是没有想到,这次重修袁祠要佘幼芝和其他居民一起迁出,佘幼芝几十年恢复袁祠墓的愿望,反而中断了佘家三百七十二年的守墓史 。
【袁崇焕千古奇冤,守墓家族为袁崇焕一守就守了376年】其实细想守墓的缘起,正是因为袁崇焕不见容于当时,因此要由佘家暗地里护守忠灵,一旦袁崇焕冤屈昭雪,自然成为国家褒扬的民族英雄,又何须私人守墓呢?只是可惜了当时佘家先祖夜盗头颅的大义大勇,可惜了这三百七十二年来日夜陪伴袁崇焕的一片痴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