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宣扬女子失节事大不能改嫁,却没有阻止自己妹妹改嫁?

根据史书记载,在春秋的时候注重西周礼法,依然还是有很多人不建议女子离异,很多王孙大臣娶一个寡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没人有会对此议论纷纷 。但到了宋朝的时候却出现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言论,为什么春秋时期的开放观念没有延续下来,反而后期人们的贞洁观念越来越重了?
在春秋时期,汉人还是比较少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几个城镇中,周围是大片大片的空地,要使用这些空地,就需要有足够的人口,当时一个国家的强盛于否就是看哪个国家的人口多 。在那个时候,武器还很落后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主要是依靠人海战术取胜 。
这时候,女性的生育能力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遵从守贞节,丈夫死了之后就不改嫁的规则,那这个女性的生育能力就相当于浪费掉了,这样对国家增加人口数量是非常不利的 。
【朱熹宣扬女子失节事大不能改嫁,却没有阻止自己妹妹改嫁?】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女子的贞操观念依然很开放,即使两宋期间女子的贞操观也是很开放的,宋朝甚至对女子二婚是有补贴的,而男子就得自掏腰包了 。宋朝的女子二婚现象实在太普遍了,比如李清照和朱熹的妹妹 。
到了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已经开放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士大夫家里都养了很多的官妓,民间的青楼数量也达到了空前的数量,光是临安城内就有数百家妓院,而娼妓业也是非常发达,很多人都生了女儿长大以后主动卖到妓院,希望能养家糊口 。
在社会风气越来越沦落的时候,南宋理学家朱熹就看不下去了,他感觉自己有必要整治下社会风气 。朱熹呕心沥血,规定了三从四德的贞操观希望大家能够遵守,但是当时大家并没有马上就接纳,包括朱熹的妹妹 。直到南宋后期,朱熹的理念才被人所接受 。
到了现在社会发展为男权社会,这时对女性的限制就更大了 。这样做不只是说为了怕戴绿帽子,更重要的还是出于对财产的保护 。要是自己没了老婆又丢了财产那就太惨了 。所以南宋以后,人们都感觉朱熹的“三从四德”理论十分有道理,开始大力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