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献此两计奠定乾坤,让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奠定大明基础

民间流传“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伯温人称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有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谋略 。
陈友谅是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1357年九月斩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
1359年,袭杀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自立为汉王 。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
短短几年,陈友谅集结了六十万大军,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地区,掌握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割据势力 。在1363年,陈友谅向应天府发起进攻,打算兼并朱元璋的区域 。
朱元璋是占领濠州郭子兴的部下,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凤阳县以东的区域,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了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
朱元璋虽是农民出身,但是为人豪爽,颇有帅才之风,他广纳人才,招兵买马,很多贫民百姓投靠他,他的军队日渐壮大,在1363年时,朱元璋已经有二十万的军队,虽然很多是临时组建,但也算是个不小的割据势力 。
当众将得知陈友谅带领六十万大军时,军中很是混乱,有很多将领建议尽早投降,可以得到好的待遇;一部分人建议潜逃,本就是农民,大不了回家种地,把自己的性命丢了不值;只有少数愿意誓死拼杀,决不投降 。
朱元璋在此时犹豫了,如此的人数悬殊,如此的战斗力,如果陈友谅大军至此,不战自败 。朱元璋广纳贤才,当时刘伯温也刚来军中不久,朱元璋半信半疑的问刘伯温,如之奈何?
刘伯温道:“臣以为,主张降敌和逃跑的那些人都该被斩首” 。朱元璋大惊,面对大军,武将尚不能淡定,此谋士竟安稳泰山 。朱元璋询问良策,刘伯温言道:“陈友谅虽然是一位猛将,但是没有谋略和大智慧,兵将虽多,远道而来必然疲惫,急于速战,我军养精蓄锐,伺机诱敌深入,多鼓舞战士,大力的奖赏,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何愁不胜 。”
刘伯温第一计策:诈降
刘伯温举荐康茂才,他和陈友谅是故友,而且是朱元璋的心腹,写信给陈友谅佯装投降,作为内应,里应外合把朱元璋大军全部歼灭 。陈友谅看到此信,因为是故友,再加上大军压境,投降本就是常事,陈友谅信以为真,以约定之地点和时间,共同进攻朱元璋 。
陈友谅亲率水军向约定地点驶去,但是多次喊叫,并没有见到康茂才,这时陈友谅大惊受骗了,但是朱元璋早已整军待发,大军围攻陈友谅,陈友谅丢弃百余战船,夺得一艘小船,在亲兵的护卫下逃跑 。陈友谅带来的水军多被斩杀,两万多人投降,成为了俘虏 。
应天战败,陈友谅军心大乱,朱元璋趁机西进,占领黄州、兴国、吉安、临江等地,控制区域不断扩大,人数日益增长 。
对于战败的陈友谅必然不服,因为故友的欺骗,他开始不相信别人,而且陈友谅算是一位将才,并不是帅才,在谋略上比较薄弱 。几年后,陈友谅集结大军再次讨伐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后,率领二十万大军抵御,两军在潘阳湖展开战斗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上一次陈友谅大军惨败,但是实力尚存,而且陈友谅为了此次战斗,准备的很充足,在战船上就比朱元璋强过百倍 。陈友谅战船高大而且绵延几十里,朱元璋只有几十艘小船,两军对峙,朱元璋没有胜算,尽管朱元璋部下勇猛,但是势力差距稍大 。
不是帅才,在谋略上比较薄弱 。几年后,陈友谅集结大军再次讨伐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后,率领二十万大军抵御,两军在潘阳湖展开战斗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上一次陈友谅大军惨败,但是实力尚存,而且陈友谅为了此次战斗,准备的很充足,在战船上就比朱元璋强过百倍 。陈友谅战船高大而且绵延几十里,朱元璋只有几十艘小船,两军对峙,朱元璋没有胜算,尽管朱元璋部下勇猛,但是势力差距稍大 。看到这里,也许大家会想起赤壁之战,周公瑾火攻曹操战船,大胜曹操百万雄师,对于号称诸葛武侯的刘伯温必然知晓 。刘伯温深夜探帐,看到朱元璋焦虑万分,走向前去,告诉朱元璋用火攻,只需小船数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