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御寒:穷人穿麻富人穿裘( 二 )


网络配图
火墙之外 , 皇宫以及一些富贵家庭还出现了一些更高级的取暖设备 , 类似于现在的“空调房” 。
东汉科学家张衡《西京赋》里“朝堂承东 , 温调延北”一语中的“温调” , 说的就是温调房 。《三辅黄图》(古代地理书籍 , 作者佚名 , 专记秦、汉都城的建设 , 而以汉都长安为主 。所谓“三辅”是指汉代在都城长安附近的京畿地区所设立的三个郡级政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曰:“温室殿 , 武帝建 , 冬处之温暖也 。”故可见“温调房”与“温室殿”都是古代冬天用于调节温度、进行保暖的屋子 , 只不过“殿”就属于皇宫的建筑了 。
未央宫温室殿是公卿朝臣议政的重要殿所 。《汉书·京房传》:“房奏考功课吏法 , 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 。”此殿也曾是宫中藏书之所 。《隋书·经籍志》载:汉哀帝时 , “乃徙温室中书于天禄阁上 。”汉代未央宫与长乐宫皆有温室殿 , 以后历朝大约皆承其制 。
网络配图
椒房殿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 , 在西汉都城长安城内 , 属未央宫建筑群 , 是皇后所居之所 。古代皇宫的取暖设备之一 。《汉宫仪》上称 , “皇后称椒房 , 以椒涂室 , 主温暖除恶气也” 。由此可知汉代是将花椒磨碎与泥混合 , 作为一种特殊的防寒保暖材料 , 制成墙壁保温层 。《三辅黄图》引《西京杂记》曰:“温室以椒涂壁 , 被之文绣 ,  香桂为柱 ,  设火齐屏风 , 鸿羽帐 , 地以罽宾氍毹”墙壁上海要悬挂锦绣毯子 , 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进贡毛毯 , 还设有火齐屏风 , 并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 。即使是炎炎寒冬 , 这样的房间怎会感觉出一丝寒意?
温调房、温室殿、椒房殿这类建筑是采用“地上升温”的取暖模式:将火源置于室内 , 通过火源传递热量 。这种取暖模式中比较高级的应该是壁炉 , 在中国古代 , 壁炉也是常见的建筑采暖技术 。考古学家在咸阳宫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有三座壁炉 , 其中两座供浴室使用 , 第三层则接近最大的一室 , 应该是秦始皇专用的 。壁炉里主要是用烧炭来御寒 , 并且将出烟孔放在室外 , 避免炭烟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