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害怕的事:怕死后被人知晓守宫砂已消失

慈安皇太后死了,慈禧最终登上了权利的高峰,能够肆无忌惮地以皇帝的名义颁旨,在圆明园的清漪园原址之上修建颐和园,同时增葺西苑为本人吃苦之用 。
就清王朝当时的经济实力而言,建造这么一个在康乾盛世之时看来缺乏一提的园林,曾经非常费劲了 。但国度的动乱不安,经费的严重缺乏,并没有阻止慈禧一味吃苦的念头 。她在下旨动用了海军30万两白银的同时,又不惜从朝廷所属衙门大量筹拆银两,终将颐和园建了起来,并准备在园内筹办本人的60大寿 。
网络配图
令慈禧深为遗憾的是,她那60大寿的盛大庆典尚未举行,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却已打响 。清军节节溃退,大清王朝的江山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哆嗦 。名义上的一国之主光绪皇帝难以坐稳那把龙椅 。在这紧要关头,他不得不大着胆子匆忙下诏,将慈禧的庆辰仪式,改在紫禁城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之事,也即行停办 。
尔后不久,日军进攻威海卫,占领了刘公岛,大清王朝苦心运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接下来便是辽东半岛沦陷,京畿震惊,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人们已很难记清大清王朝自道光以来签署了几这样的条约了 。本次条约使大清帝国割让台湾及一切隶属列岛给日本的同时,又赔偿日本白银二亿两 。
战争的乌云在使大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暂时退去 。但普天之下却没有迎来绚烂的阳光,相反的却遭遇了百年稀有的水患、旱灾、虫灾,数千万灾民在水火融合中无家可归,生死无着 。但此时的慈禧却再也不顾国度大量割地赔款、财政极端紧缺的理想,更不顾百姓颠沛流离、饿殍遍野之惨痛了,她怀着没能在颐和园举行60庆典的缺憾和几年后也没有人完整猜想得出的一种极端复杂的心理,决然颁旨重修她那东陵地界的定东陵 。召集天下精工巧匠,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正式重修菩陀峪定东陵,并诏令群臣在重修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将隆恩殿前的那块丹陛石换掉 。
网络配图
按清宫规制,丹陛石上的“龙凤戏珠”石雕图案,本应是龙在上,凤在下,意味皇帝为天,皇后为地,天地分离,也就是阴阳分离 。世上的万事万物正是在这天地、阴阳的互相依赖、分离中产生的 。但正在垂帘听政的慈禧却不论祖制和这来自自然界的道理 。她要反其道而行之,诏令臣工一定要将丹陛石雕琢成凤在上,龙在下,以示本人为天,皇帝为地,本人为上,皇帝为下 。于是,一块凤在上、龙在下,“凤龙戏珠”的丹陛石浮雕很快刻就,并镶于定东陵的隆恩大殿前最显要之处 。
丹陛石上除了那雕得活灵敏现,栩栩如生,腾空展翅的翔凤和腾水穿云的蛟龙,在丹陛石最下端的“海水江崖”图案中,还雕琢着一只小小的壁虎,从崖石缝内钻出来,前身微露,两只带有五个爪的前腿伸出,口内吐出一股如意云朵 。这只小小的壁虎,在外人看来只不过是一点装饰或装点,有和无都无碍大局,但慈禧却对此不断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
由于内行人晓得,这只壁虎虽小,其暗含的寓意却甚大 。唯鉴于其暗含的严重寓意,清宫才作为一种祖制坚持、传播下来 。这个隐意的来源于壁虎自身 。相传,在清以前的皇宫内曾饲养着许多壁虎,其食物以喂砂为主,3年可养成七八斤重 。养成的壁虎被逮杀后,放在阴瓦上烤干,然后磨成细粉,用此粉在皇后、妃嫔脸额处点一点,其色鲜艳而不退 。更为巧妙的是,若宫中后、妃有乱宫的男女之事,红点自然消逝 。
网络配图
故历代王朝又将壁虎命名为“守宫”,并在宫中屡有实验和应用 。清朝宫廷虽不再饲养壁虎,但对其“守宫”的声名却疑神疑鬼,故在单独兴建的后、妃陵寝的丹陛石上都暗刻一只壁虎,以为“镇物” 。这种雕琢之法,作为清宫的一种祖制保存了下来 。至于慈禧面对这个“镇物”,能否想到了有辱她的威严,或是感到本人葬入地宫后,灵魂真的被镇住而不得自在,因此暴怒异常,也只要她本人才干解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