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相互关系的认识,通常从康熙时代开始,便会陷入两个相关的“历史错觉” 。
错觉之一,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 。
如果把中国的大门关起来看,的确是这样,康熙很有作为;但如果把康熙放到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去看,则另当别论了 。评价一位决定和影响国家命运的历史人物,不能撇开他所处时代的世界发展潮流这个参照系 。
康熙在位长达60年(公元1662—1722年),正处于17、18世纪之交 。这一时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遥远的欧洲,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孕育了工业革命 。对于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的这场历史性巨变,反应灵敏与迟钝,可以举出一例来进行比较 。
【清朝两大错觉,康乾盛世时的中国在世界上很强吗?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和康熙同时代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北方海边荒滩上搭建一座小木屋,他要在这个小工棚内住下,亲自指挥大批劳工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建造一座“开放口岸”,以大量引进西欧列强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取得的各种先进成果 。
彼得一世登基时,沙俄尚处在封建农奴制阶段,中国清朝的封建制度比沙俄“先进” 。但彼得一世受到欧洲工业革命的震撼,激发了他强烈的变革图强思想 。为此,他一反历代沙皇认为出访别国是“低三下四”的傲慢传统,隐姓埋名,化装成平民前往荷兰、英国等西欧强国考察,并选派大批贵族子弟前往西欧强国学习,等等 。这就不难理解沙俄为何能成为晚清不断入侵中国的西方列强之一 。
相比之下,康熙对于欧洲工业革命的反应则显得有些迟钝了 。虽然中国与欧洲相距遥远,但欧洲工业革命的信息,早在明末就由利玛窦、汤若望等一批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 。康熙登基后,似乎对西方科学知识饶有兴趣,他本人曾专心学习,却没有把他的个人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 。这表明,西方传教士们带进中国来的欧洲工业革命信息,并没有激活康熙的变革思想,遗憾莫大于此 。
错觉之二,认为中国在“康乾盛世”时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持有这种看法的人,至今仍大有人在 。其实,这是中国人在长期闭关锁国环境中滋长起来的保守自大的“优越感” 。它离开了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看中国,没有看清本质 。康熙不能把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个人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同这种保守自大的“优越感”直接有关 。正是这种保守自大的“优越感”,使中国吃尽了西方列强和东方近邻日本侵略者的苦头 。
世界近代史的时间跨度,是从公元1640年至1900年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跨度,则是从公元1840年至1919年,比世界近代史落后了整整200年 。清兵入关是公元1644年,也就是说,清朝这条东方“龙船”从启航第一天起,就航行在历史迷雾之中,不知道遥远的西方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历史性巨变,更不知道西方发生的这场历史性巨变对中国将意味着什么 。结果,英国的钢铁炮舰远隔重洋乘风破浪而来,把中国清朝这条东方“龙船”撞沉了 。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之间这200年“时间差”,一旦被落下,中国用加倍的时间去追赶也难以赶上 。
中国最近几十年改革开放取得飞速发展,其实仍然处在这个“追赶”过程中,且慢说我们即将成为“老大”或“老二”,那将形成新的“历史错觉” 。
康熙在位期间真可谓励精图治,坐稳了大清江山 。雍正是个过渡,在位13年 。乾隆在位又是长达60年 。康、雍、乾三朝,的确算得上是清朝的“鼎盛时期” 。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那是中国“醉酒时刻”,自我陶醉在一片“太平盛世”之中 。
- 康熙冤枉了一个人,被流放,导致清朝被欺辱了70多年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的白片肉
- 阿鲁特氏是清朝同治时期的皇后,她死后和同治一起被葬在了哪里?
- 清朝时期不准满汉通婚,为何在嘉庆开始,皇室就有了汉族血统?
- 清朝顺治最后是死了还是出家当和尚了?看看他怎么说
- 清朝的公主们为何大多都要守活寡
- 汉光武帝刘秀的两大绝技:一个助曹操稳定内政,一个助刘备天下三分
- 如果不是慈禧阻止,想必没有现在日本,这位清朝的疯子到底是谁呢?
- 螃蟹是苦的为什么 3两大闸蟹需要蒸多少分钟能熟
- 清朝宫廷食用人乳的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