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朱元璋文字前后矛盾明代有无阅江楼成谜

阅江楼是南京长江边的一处名胜 。如今,狮子山上有一座十多年前重建的阅江楼,其依据的蓝本,是朱元璋曾经撰写的《阅江楼记》 。不过,这其中依然隐藏着一个南京历史之谜 。朱元璋和其大臣宋濂都写有《阅江楼记》,但明代初年,狮子山(以前称为卢龙山)上是不是真的建成了一座阅江楼,却一直存在争议 。最近,有文史专家在“老南京”版撰文,认为明代时狮子山上真的建有阅江楼 。不过,也有收藏家从古地图的角度出发,认为明代狮子山的阅江楼并没有建成 。
朱元璋的文字“前后矛盾”
南京文史作家杨松涛先生告诉采访人员,狮子山是朱元璋打败劲敌陈友谅的地方 。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写过一篇《阅江楼记》,其中有“乃于洪武七年甲寅春,命工因山为台,构楼以覆山首,名曰阅江楼”的文字,大意是洪武七年(1374年)在狮子山上建阅江楼 。文中还提到了“今楼成矣”,让人产生狮子山上阅江楼建成的印象 。
不过,有点诡异的是,朱元璋还有另一篇《又阅江楼记(并序)》存世,文中他写道:“今年欲役囚者建阅江楼于狮子山,自谋将兴,朝无入谏者 。抵期而上天垂象,责朕以不急 。即日惶惧,乃罢其工 。”翻译成白话文的大概意思是:朱元璋本来想叫囚徒在狮子山上建阅江楼,但由于上天呈现一些“天象”,叫他不要急着建楼,因此停止了这项工程 。
“今楼成矣”和“乃罢其工”,都是出自朱元璋的手笔,却又相互矛盾 。杨松涛怀疑,《又阅江楼记(并序)》写在《阅江楼记》之前,那就可以推断阅江楼最终是建成了,只是“又阅江楼记”的“又”字难以解释 。另一方面,如果《又阅江楼记(并序)》写在《阅江楼记》之后,则可以说明,明代那座阅江楼最终没有建起来 。
明代文人的记载也有两种说法
从明代开始,有多位文人在诗文中留下了关于狮子山阅江楼的记载 。杨松涛说,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写有一首题为《登阅江楼》的诗:“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余士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今古新亭一沧情 。”证明了明代狮子山上的确有阅江楼,但已经荒废 。与王守仁同时代的陈沂则在《金陵世纪》中写道:“(阅江楼)在狮子山首,洪武七年建 。”
地图收藏家朱炳贵给采访人员举出的史料,也是来自明代文人的记载,却与前面的史料并不一致 。比王守仁年龄要大几岁的明吏部尚书乔宇在《游卢龙山记》记述:“今楼(阅江楼)已毁,故址尚存 。”另一位和王守仁同时代的明代官员吕楠在《游卢龙山记略》写道:“乃至其(狮子山)巅磨盘平,即阅江楼旧址也 。”同时代的南京吏部尚书罗钦顺则有诗《次汪司成秋日登狮子山寻阅江楼故址韵》 。
明万历年间印行、葛寅亮编纂的《金陵玄观志》卷三“狮子山卢龙观”:“阅江楼:址在山顶,拟建,不果 。”这句话说,阅江楼地址在狮子山山顶,本来打算建造,但后来没有建成 。朱炳贵说,明代人的记载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 。一方面,有人说当时狮子山上的确有阅江楼 。一方面,也有好几条记载说,明代时狮子山上仅存阅江楼基址、故址,甚至还有记载说,阅江楼本来选址在狮子山顶,打算建,最终却没有建成 。
地图上没有找到
更多的“阅江楼”
文献的记载存在相互矛盾之处,那么古地图上的标注呢?杨松涛在明万历三十八年刊刻的《海内奇观》收录的《金陵总图》上查到,图中左上角画有阅江楼,并明确标有“阅江楼”三个字 。这也是目前他查阅到的唯一标有“阅江楼”的明代南京古图 。朱炳贵则查阅了多种明代地图,他告诉采访人员,成书于明洪武年间的《洪武京城图志》收录的多幅地图上并没有标注“阅江楼”;而成书于明正德年间的陈沂的《金陵古今图考》中的“皇朝都城图”上也未标注“阅江楼”,却在“卢龙山”旁边标出了一个“望江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