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下江南并非愚蠢江都才是他的老巢

三征高丽失败之后 , 往昔强盛的大隋帝国境内已经烽烟处处 , 形势已经非常危急 。但是就算到了这个危急的时刻 , 如果隋炀帝杨广能痛下决心 , 学汉武帝那般下“轮台诏”罪己 , 然后放弃征讨高丽 , 全力安抚国内的民众 , 讨伐国内的反叛者 , 那么局势依然大有可为 。
网络配图
有句话叫“得民心者得天下” , 这个“民”按我们现在一般会理解成小老百姓 , 普通农民之类的大众 , 但其实在古代 , 这个民往往代表得是门阀、地主、豪强与读书人 。因为地主豪强门阀代表了各地的实力派 , 而读书人则是宣传渠道 , 谁是正统谁是叛逆 , 谁是好人谁是坏蛋都是由他们一言而决 , 而在古代能够读书的绝大部分都是地主阶级 , 所以读书人的身份与地主豪强门阀又有一定的统一性 。因此在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如果最后不依托读书人和地主豪强转换性质成为他们的一分子 , 而是坚持革命到底的话 , 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失败 。此时隋炀帝之所以还有翻盘的机会 , 就是因为当时的门阀地主豪强还未对其完全失望 , 毕竟他还是皇帝 , 有大义的名分 。虽然说这种大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面子上的功夫 , 但是一旦对它忽视 , 就必然会遭到无情地惩罚 。当然随后的历史众所周知 , 隋炀帝杨广并未能把握最后的机会 , 他干了一件事 , 使得“人民”对他的最后一丝期望化为泡影 。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 , 也就是第三次征伐高丽的次年 , 杨广突发奇想地又突然跑去雁门视察边塞 。当然这事情他不是第一次干 , 就在大业三年(公元607年) , 他率领五十万大军动用了十万匹马出塞巡边 , 那时候的他可谓风光无限 , 塞外诸胡在他面前俯首帖耳 , 东突厥启民可汗甚至要举族更换汉服 , 表示自己的臣服 。在高丽国上数次失败的杨广又想起了昔日的辉煌 , 于是想在塞外再次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 希望当年的盛况能够重现 。其实究其实质 , 杨广这个行为并非一点都没有道理 , 此时东突厥逐渐坐大 , 帝国的北方开始面临实质性的威胁 , 他这次的出巡如果能够真正震慑住突厥人 , 那也可以说是好事一桩 。可是有道是“三十年河东 , 四十年河西” , 如今的世界也不是几年前了 , 隋帝国经过三次征高丽元气大伤 , 国内烽烟处处 , 早已不复往日强国的荣光 。而东突厥经过修养生息之后实力大增 , 再加上之前那个臣服隋帝国的那个启民可汗已经去世 , 新上台的始毕可汗是个硬茬子 , 他对前任向隋帝国臣服的政策不满已久 , 现在杨广送上门来 , 那自然要好好照顾一番 , 始毕可汗率数十万骑兵将杨广团团围困在雁门关 , 隋军数度出战均遭败绩 , 雁门四十一座城池被突厥人攻下三十九座 。突厥人日夜猛攻 , 隋军死伤不计其数 。此时隋炀帝才收起了昔日目空一切舍我其谁的狂态 , 吓得像个女人般抱着自己的儿子赵王杲哭得双眼红肿 。此时士气低靡 , 眼看就要支撑不住 , 此时众大臣纷纷劝皇帝加重赏格 , 并且宣布停止征高丽 。到这时候杨广为了保命不得不答应臣子的要求 。在这个好消息的刺激下隋军人人用命 , 终于保得城池不失 , 最后在全国勤王军队纷纷到来的时候突厥人终于解围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