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只因押错宝,最后家败人亡!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宠信之臣身败名裂是很平常的事情 。比如雍正年间的曹寅、李煦两家 。
曹家后来出了一位大人物,就是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 。其实自清军入关,曹家就是满洲正白旗包衣,是皇帝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是曹玺,因家族和皇室有这一层关系,所以也从王府护卫当上了内廷二等侍卫 。而曹玺的夫人孙氏则是康熙帝的保姆 。曹玺的儿子,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深得康熙帝赏识,17岁就做了康熙帝的侍卫 。
1690年,曹寅去了江苏,出任苏州织造,专门负责朝廷内、宫廷里的绸缎布匹的织造 。当然,他还有个秘密身份,就是皇帝的耳目;1611年,他又被调去江宁,仍管理织造 。自此,织造成了他们的家族性职业 。曹寅的儿子、继子均连任此职近40年 。
李煦家和曹家相似,和康熙帝的关系都很特殊,李煦的父亲是李士祯,而李士祯原配的夫人王氏的哥哥是王国栋,王国栋又是康熙帝的宠妃—王嫔娘娘的父亲 。此外,李士祯的继室文氏,像曹玺夫人孙氏一样,也是康熙帝的保姆 。
这种千头万绪的关系,就形成了一张关系网 。而这网,给他们网来了富贵,同样也网来了灾难 。网来的富贵是,曹寅和李煦因这层关系而仕途顺利,飞黄腾达 。由于深受康熙帝的信任,他们也都做着康熙帝的耳目和亲信,他们在江南任职时,都曾给康熙帝汇报江南各地官府动向及民心民情 。
相比于曹寅,李煦任职较晚 。1692年,曹寅从苏州去了江宁,苏州织造就由李煦接替 。那时候,李煦还不适应这样的多重身份,特别是充当耳目要给皇帝奏报的事,让李煦很为难 。因此在奏折中说:“臣无地方之责,不应读陈 。”
康熙帝看了则鼓励他去做,还叮嘱他:“凡有奏贴,万不可与人知道 。”
想要皇帝看到自己的奏折,即便是县令,七品官,也都要通过层层关卡,可曹寅、李煦则完全不需要通过别人,直接就能将奏折送到康熙帝手里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某天,李煦在给康熙帝的请安奏折中,提到了江南提督张云翼病故之事,他写道:“恭请万岁万安 。窃闻提督江南全省军务臣张云翼,于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十八日,病患腰痈,医治不痊,于七月初三日巳时身故,年五十八岁,理合奏闻 。苏州六月晴雨册进呈,伏乞圣鉴 。”
李煦不知道,这奏折,已经犯了忌 。既“恭请万岁万安”,说的是长寿之事,又怎么能说到别人的死亡?这样的两种事,是需要分别奏报的 。好在康熙帝见他奏折中语气幽默,且因为对他信任,虽然心里不高兴,却也只是提醒他,让他两种事不要放在一起写,很不敬 。李煦看到批示后,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谢罪、忏悔 。
1712年7月,曹寅在去扬州办理刻印《佩文韵府》时,突染疟疾,病情很重,李煦去探病时,曹寅让他在奏报康熙帝时,向康熙帝讨要一些药 。
康熙帝看到此奏报后,竟然朱批一段很长的文字:“尔奏得好,今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以赐释马星夜赶去 。但疟疾若未转泻痢,还无妨 。若转了病,此药用不得 。南方庸医,每每用补济(剂).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 。曹寅元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的 。金鸡拿(即奎宁)专治疟疾 。
用二钱末酒调服 。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 。住后或一钱,或八分 。连吃二服,可以出根 。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须要认真 。万嘱,万嘱,万嘱,万嘱!”
从此奏批中,不难看出康熙帝对曹寅病情的重视,对曹寅的关心 。不仅如此,康熙帝又派快马送药到扬州,还给出时间期限,9日内必须到 。虽然康熙帝为曹寅急送去了,但是曹寅因其他一些并发症的出现,不久之后还是辞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