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门神都是神仙,直到这两位将军成了门神( 二 )


关于贴桃木的风俗,还有一个小典故:五代时期,后蜀的君主孟昶在两个桃木片上书写吉祥话挂在宫门口为人们祈福,后被大家仿效传至民间,这便是春节贴对联的由来 。
回到贴门神的传说,由于那时候的建筑多是木门,所以并没有实物留存,我们只能从汉代墓葬的墓门雕刻中见到二位神灵的身影 。不过,关于门神的故事,在文字上有确切记载的时间是在东汉年间 。东汉学者郑玄在给《礼记·丧服大记》中的“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菜”这一句做注释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君释菜,以礼礼门神 。”这是“门神”第一次在文字记载中出现 。
与郑玄同时代的学者蔡邕在《独断》中也记载了贴门神的风俗:“岁竟,画荼垒,并悬苇索,以御凶 。”到了魏晋南北朝,门神的习俗在民间已广为流行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
可惜的是,由于东汉后的三国两晋时期,战乱频发,为防止盗墓的出现,“厚葬”的风俗被当朝统治者放弃 。因此,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很难发现门神的形象,再加上当时建筑多为木制,基本上没有存留关于门神的形象 。直到进入隋唐时期,门神习俗出现了新的特征 。
唐朝开国大将成新门神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厚葬”再次流行开来 。皇帝甚至是直接“凿山为陵”,一些贵族的墓葬也是相当宏大 。而这些墓葬中墓门上的绘画或是雕刻,也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门神资料 。
【唐朝以前门神都是神仙,直到这两位将军成了门神】唐朝的门神,大多是以武士或是佛教造像为主 。发展到后期,还有以侍女作为门神的例子,这说明这一时期门神的形象更加生活化、人格化 。
这一时期,诞生了日后最为常见的两位门神形象——秦琼和尉迟恭 。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二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将,两人在战场上立下了大功,是真实的人物 。这两人如何就成为“门神”了呢?明朝的小说《西游记》和清朝的《隋唐演义》,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两位大将“转型”为门神的过程:由于唐太宗在登基的过程中杀戮过多,因此遭到恶鬼缠身,每天晚上都有投掷砖瓦的声音,而且还有鬼混哭号的声音,太宗皇帝夜不能寐 。手下大将尉迟恭听说了这事儿,挺身而出说:“创立江山,杀人无数,何怕鬼乎?”秦叔宝也紧跟着说道:“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有什么鬼祟 。”于是当晚二位大将为皇帝把守宫门,果然一夜平安无事 。
《西游记》里面对于二位将军的神勇英姿有如下的描述:“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 。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 。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 。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两位大将接连守了几日,后来有些撑不住了 。于是唐太宗下旨,令画师绘制了两位的肖像悬挂于宫门口,从此宫中便相安无事了 。
小说毕竟是小说,至于两位大将何时成为门神,史书上并没有具体的记载 。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北平王墓(王处直墓)里,安排“把门”的就是秦琼与尉迟敬德的门神形象 。由此可以推测,五代时期,秦琼与尉迟敬德作为门神,就被王公贵族接受,后来逐渐传至民间 。随着《西游记》小说情节的深入人心,让这段话本中的戏说故事,逐渐就演变成了“事实” 。明清时期,老百姓在自家大门上张贴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画像的做法逐渐成为了一种风俗习惯 。清朝顾禄的《清嘉录·门神》中有确切的记载:“夜分易门神 。俗画秦叔宝尉迟敬德之像,彩印于纸,小户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