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即位后,那些明朝的遗老仍存,全国各地许多百姓仍然思明,一直试图反清复明,比如杨起隆自称朱三太子,妄图在京城附近发动起义 。康熙帝明白要想确立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必须让人们在思想上认同清朝正统地位,不再以鞑虏视之,于是康熙采取了三个手段 。
其一,跪祭明孝陵
在康熙帝在位期间,曾六巡江南,其中五次亲自前往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 。康熙帝对朱元璋评价极高,称“明太祖崛起布衣,统一方夏,经文纬武,为汉唐诸君所未及”,并题写“治隆唐宋”的碑文 。康熙帝甚至在祭祀时,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
康熙为啥祭拜明孝陵呢,为啥用这么大的礼节来祭拜前朝皇帝呢?这除了康熙对朱元璋的推崇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康熙帝借此,安抚拉拢人心,特别是汉族士人的心,前朝遗老的心 。这一招确实起到效果,当时围观这场祭礼的有数万人,许多人都留下了眼泪 。
其二,开博学鸿词科
在康熙帝祭拜明孝陵的同时,他还打出了另一张牌,开博学鸿词科,大兴科举考试 。如果说祭拜明孝陵是在讲情怀,那么开博学鸿词科,就是在讲现实啦 。康熙通过祭拜朱元璋,博取汉族士人的好感,同时还开博学鸿词科,给士人们做官的机会 。
康熙十七年三月,由全国推荐143人参加了这次考试,录取50人,其中包括朱彝尊、汪琬、潘耒、毛奇等著名文人 。之后清朝又组织这些人参与编修《明史》,同事征召天下文人来参与 。明朝遗民黄宗羲、顾炎武虽没有出山,但却派自己儿子、弟子、外甥参与 。
黄宗羲始终没有出仕,但已经认同康熙帝 。他在为人撰写的碑铭传状和致友人书中,甚至赞誉康熙帝为“圣天子”,称清朝为“国朝”,清军为“王师”,用康熙年号,希望自己的“同学之士,共起讲堂,以赞右文之治” 。黄宗羲是明朝遗老的一面旗帜,晚年却成了康熙的“粉丝”,他的转变,应该说是汉族士人心态发生彻底转变 。
其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康熙帝除了要争取汉族士人外,还要争取最广大农民的支持 。农民比较现实,“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因此康熙不用打什么情怀 。对此康熙帝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减免赋税等等一系列措施 。到康熙五十一年,更是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以来赋税都是一直涨涨涨的,但唯独到了康熙朝颁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规定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即使到了清朝中晚期,内忧外患不断,财政十分败坏,对农民的盘剥也很厉害,但也没敢破坏康熙“永不加赋”的祖训 。
士农工商,传统中国不外乎这四个阶层,其中士农为主 。康熙帝在争取汉族士人、农民的支持后,消除大多数人们心中的满汉隔阂,才算彻底稳定清朝的统治,之后“反清复明”的反抗逐渐减少,几乎销声匿迹,才奠定了清朝此后两百多年的统治基础,所以他虽然不是开国之君,但却是“守成之君,开创之主” 。
【清初各地反抗不绝,直到康熙用了这三招,从此才征服汉人稳定江山】
- 什么是周代各地人 什么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 揭秘明末清初黄河水患为何非常严重
- 各地层层减码:北京广州浙江郑州等地相应政策出台
- 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宪法法律知识
- 探秘:清初重臣多尔衮有无谋反之心?
- 为何扶苏蒙恬手握重兵不反抗赵高李斯嬴胡亥?
- 中国的医保 中国各地医保缴费年限
- 重庆今日外出时段有间断小雨 明天起各地阴天到多云
- 趣闻:苏东坡少年时曾反抗父母之命逃婚
- 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 印度种姓制度为什么没人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