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的真相( 二 )


再者,从《三国志》找不到诸葛亮以德感化南方“蛮夷”的史料,却能见到截然相反的善后措施 。
其一,利用当地民众的迷信心理 。
据《华阳国志》记载:南中民众的风俗习惯是相信鬼神和巫婆巫汉,相信诅咒,相信因果报应等,所以官员们常常利用他们的愚昧,以这些手段约束“蛮夷” 。诸葛亮班师之前,为南中作画,先画日月天地,君臣城府;再画神龙,龙生蛮夷及牛马驼羊;后画各级官吏,乘大马,坐华车,到下边巡视安抚赈恤;还画了民众牵羊担酒呈贡金银宝货的场面 。画成,赐予“蛮夷” 。“蛮夷”对此画极为重视,遂以身家性命作出承诺 。直到很久之后,西蜀早已灭亡了,朝廷每委派官员去南中,“蛮夷”都要将这些拿出来给官员们观看 。
网络配图
其二,分化互解 。
诸葛亮南征之后,将“蛮夷”青羌族一万多家迁入内地,划分为五部,将家中强壮男子万余人编成所谓的“飞军”,常常被用来冲锋陷阵,所当无前 。将老弱病残者,分别发配在内地焦、雍、娄、爨、孟、量、毛、李这些大姓名下,作为私家部曲(私家军) 。对地广人稀的南中少数民族来说,万余户可不是小数字 。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缺乏兵员;另一方面是釜底抽薪,将南中少数民族的力量分化瓦解 。东汉时移民实边,这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可见军阀混战造成人口锐减的后果 。
其三,分而治之 。
考虑到之前的益州郡、牂牁郡、永昌郡、越嶲郡四郡地域过大,所部的人口还多,其间豪族势力盘根错节,容易对蜀汉政权构成威胁 。遂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在建宁郡、永昌郡中间,划出一个云南郡;在建宁郡、牂牁郡两郡中间,划出一个兴古郡(见《三国志·后主传》);另从犍为郡中分出朱提郡(见《诸葛亮集·元和郡县志》),这依然是分而治之的策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西蜀政权同“蛮夷”之间的不和谐根源,更没有德化的影子 。
反是征战,均有利弊得失、正反面两方作用 。三国最著名的两起“外战”中,诸葛亮南征的“闪光点”名载史册 。主要是以“攻心”为上、“七擒孟获”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