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有何隐情( 二 )


因为专制体制下,皇帝需要的是听话的官员,哪怕他是一个贪官,但只要奴性十足,效忠主子,也会得到恩宠 。这些贪官,喜爱的只是财色酒,根本不会公然挑衅皇权,不会导致皇权不稳固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虽然也是皇帝思考的,但与权力的垄断和独占比较起来,永远处于第二位,甚至是末位 。这种逻辑,虽然没有一位帝王肯明确加以表述,但观其行为,却大多如此 。而且愈到皇朝末期,那些皇帝秉持这种逻辑的痕迹愈明显,直至新王朝建立 。
网络配图
【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有何隐情】缘何立国皇帝重反贪甚于重臣子个人的能力?皆因他们亲眼见到腐败对国家的侵噬,亲眼看到官员的贪腐怎样激起民愤,亲眼见到贪腐怎样把老百姓逼上梁山,亲眼见到敌手如何摧枯拉朽 。所谓能臣创造的价值,与贪腐巨大的负效应比较起来,不仅不如九牛一毛,而且连皇朝的基础都敢于吞噬的人,哪里谈得上贡献?但第一代帝王耳闻目睹的事情,后代帝王则是仅有耳闻无缘目睹,久而久之也就有一搭没一搭了 。以后新王朝循环往复,重走前朝路 。
反腐败与忍让腐败,实际总在纠缠乾隆的心智 。究竟哪一个更可怕?是腐败可怕,还是将反腐败的措施诉诸社会更可怕?是宽恕李侍尧这样贪腐者可怕,还是将其一网打尽可怕?
? ?置腐败于何地,粗看是反贪坚决不坚决的问题,其实与如何治国相关 。《清史稿》曰:“人君驭群臣,既知其不肖,乃以一日之爱憎喜怒,屈法以从之,此非细故也 。”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