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绝人寰!探索古代美女妃嫔活人陪葬之谜( 三 )


永乐十二年郢靖王栋薨 , “王妃郭氏 , ……遂自经” 。
宣德元年(1426年) , 唐靖王朱琼烃薨 , “妃高氏未册 , 自经以殉 , 诏封靖王妃” 。
宣德五年(1430年) , 蜀靖王朱友薨 , “妃李、侍姬黄皆自经以殉” 。
正统三年(1438年) , 卫恭王朱瞻埏薨 , “妃杨氏殉 , 赐谥贞烈” 。
正统四年(1439年) , 越靖王朱瞻墉薨 , “妃吴氏殉 , 谥贞惠” 。
正统四年(1439年) , 周宪王朱有薨 。因朱有生前曾上奏折表示“身后务从俭约 , 以省民力” , 故明英宗下旨命“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 , 年少有父母者遣归” 。谁料圣旨未到 , “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 , 诏谥妃贞烈 , 六夫人贞顺” 。
另外 , 考古发掘也可以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 。2006年年初 , 湖北钟祥郢靖王墓考古发掘队在清理该墓东、西两耳室过程中 , 发现了6个腐朽的棺材 , 证明除了王妃 , 当时还有六名女子为郢靖王殉葬 。
由此 , 我们也可以想象 , 正史中记载下来的应该只是少数 , 大概只涉及王妃及部分有名分的女子 , 而没有记载的却是大多数 , 当时诸王葬礼都应有许多女子殉葬 , 而这些女子却根本连被记载下来的资格都没有 , 成为无名冤魂在地下陪伴着帝王 。我们从上面明英宗“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 , 年少有父母者遣归”的圣旨中也可以看出 , 诸王死后 , 随伺的女子本当都该殉死的 , 这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了 。
网络配图
景泰八年(1457年) , 英宗复辟 , 废景泰帝为王 , 不久景泰帝暴亡 。据《明史纪事本末》载:“王薨 , 祭葬礼悉如亲王 , 谥曰戾 。妃嫔唐氏等赐帛自尽以殉葬 。”景泰帝以王礼入葬 , 嫔妃都被英宗逼死殉葬 , 《明史》说“景帝以王薨 , 犹用其制 , 盖当时王府皆然” 。可见诸王死后人殉几乎已成定制 。
比起帝王 , 当时大臣死后人殉虽未形成惯例 , 但也比较风行 。洪武十六年(1383年) , 安陆侯吴复卒 , “妾杨氏 , 年十七 。复死 , 视殓毕 , 沐浴更衣 , 自经死 。封贞烈淑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 , 惠安伯金玉卒 , “妾田氏自经以殉 , 赠淑人”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 , 成安侯郭亮卒 , “妾韩氏自经以殉 , 赠淑人” 。景泰二年(1451年) , 昌平侯杨洪卒 , “妾葛氏自经以殉 , 诏赠淑人” 。《明史》中的记载令人触目惊心 , 相信同帝王用人殉的情况一样 , 能被正史所记下来的也只是少数 。
明代帝王的人殉制度在明英宗朱祁镇临死前被废止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 , 英宗崩 , “遗诏罢宫妃殉葬” 。英宗止殉一事 , 明代《翰林记》卷十五载:“天顺甲申 , 正月朔日以后 , 上不豫 , 每日犹裁决万几如常 。至初十以来 , 疾大渐 , 乃处置后事 , 命太监牛玉执笔 , 口使书:其一东宫即位 , 过百日成昏;其二定后妃名分;其三命勿以嫔御殉;其四殡敛器服 。语意详尽 , 皆合天理、当人心 。书毕 , 且命牛曰:‘将去阁下看 , 令为我润色之 。’既至 , 臣时等惊愕曰:‘何至是?’牛曰:‘上意亦谓事不可测 , 且说下 , 不用何妨 。’臣等钦诵毕 , 皆叹曰:‘所言关大体 , 非英明不能及此 , 而止殉事尤高出古今 , 真盛德事也 , 不须润色 。’言毕时 , 不觉泪下 。牛备以前言复命 , 且曰:‘彭时尤悲怆 。’上闻之亦陨涕 , 已而曰:‘且收着 , 待我去后遵行 。’”明代刘定之《否泰录》则载:“高庙、文庙、仁庙、宣庙皆用人殉葬 , 至英宗临崩 , 召宪庙谓之曰:‘用人殉葬 , 吾不忍也 , 此事宜自我止 , 后世子孙勿复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