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究竟碍于什么原因而不篡汉( 二 )


本博以为,曹操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种甚嚣尘上的篡汉呼吁!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这就是所有反对曹操的人对于曹操此时行为的评价 。加上其子曹丕在曹操死后不久就实施篡汉,于是,曹操篡汉这样的命题便自然而然地成立了 。但其实,如果我们从当时的政治军事环境上来看,曹操将汉朝政治体系变成为曹魏政治体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 。在一个三国均实行军国主义的时代,曹魏如果不如此做的话,曹魏就无法保持强大的势力去对抗孙刘联盟 。“曹丕篡汉”实际上只不过是比曹操更事实求是地将当时的政治形势明朗化而已 。换句话说,当曹丕篡汉之后,刘备借机称帝,“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政治形势方才完完全全地确定下来 。
网络配图
对于封建政治思想十分浓厚的时代来说,曹操所以能够招徕最大的政治军事人才群体为其服务,其号召力就源自于曹操的“护汉”鲜明思想 。颠覆董卓者有曹操,将汉天子迅速收拢身边实施保护有曹操(有人却非要将其定义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讨袁绍更是大打“护汉”旗号 。当汉末之时的政权结构已经荡然无存的时候,唯一一个极力维护汉朝政权的实际上仅有曹操而已 。我们难道不能从中看到曹操“护汉”的自动至少是被迫吗?
《三国演义》这部书以颂扬诸葛亮为主线,因此而极力塑造曹操篡汉这样的政治命题,从而展示诸葛亮的“忠”、“智”、“勇”,其实是一个很巧妙的构题方法 。但是,我们不能被其牵着鼻子走就从史学上认定曹操篡汉 。小说设题和历史真实并不等同,这应当是我们必须保持的客观态度 。
毛泽东很显然对曹操篡汉这个命题不以为然!因为事实确实如此 。“赤壁大战”关键在于曹操北军不习水战,且久居南方,水土不服,导致曹军战斗力大损 。但“三国演义”却将之归之于诸葛亮使道术借东风而使得火烧曹操水军之计得以肆行,岂不是太过儿戏?
【曹操究竟碍于什么原因而不篡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