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五黄节:古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食五黄的传统,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 。因端午一天,阳气至盛,天气闷热,气血不畅,因此食五黄调顺理气,健脾润肺,让心脉畅通 。
三、端午节别称高级认知:
1、龙日节:龙日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称呼,与龙舟有关,最开始端午节是源于吴越部族纪念龙神的日子,龙是吴越的部族图腾,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苍龙飞天的时节,苍龙主火,次日阳气鼎盛,因此也被称为龙日节 。
2、沐兰节:端午时为仲夏,也是热病高发的一个季节,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药,沐浴可去湿除热驱邪,民间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风俗,因此端午又称“浴兰节” 。
3、菖蒲节: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民间风俗,菖蒲被认为有驱邪镇宅的作用,古时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上菖蒲,以求福泽平安 。
4、躲午节:古时少数地区,认为五月为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这一天,父母都会把家中孩童送至远方亲戚躲避灾厄,因此称“躲午” 。
文章插图
5、地腊节:道教学术中,一年分为五腊,五月五日即地蜡,《赤松子章历》“五月初五名地腊,此日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 。”在道教学说里,腊日属良辰吉日,适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报平安 。
6、当五汛:当五汛这个别称,是从古代沿海城市流传下来的,在现代上海地区,还保留着这个对端午的别称,五月当午,潮汐高涨,因此这个名字也保留至今 。
7、女儿节:“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往日出嫁的女子在这一天都会纷纷回娘家探亲,因此端午节也称“女儿节” 。
8、天医节:古人以天医节祭奠黄帝、岐伯,相传黄帝询问岐伯,因此有了医术,中医也有“岐黄之术”的别称,这一天,民间会用露水和朱砂混合,点于孩童的额上或腹部,用以驱邪祈福之意,后来到端午也有这样的习俗,这个名字也因此成为端午的别称 。
端午节的别称是什么?
端午节的别称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浴兰节等 。
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屈原日、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
端午习俗主要有食粽子与赛龙舟 。食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赛龙舟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
人物纪念说: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 。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 。
端午节有哪些称呼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 挂面好还是鲜面好吃 挂面好还是鲜面条好
- 补牙的全过程,太惊人了! 补牙的过程是怎样的
- 美洲大蠊是什么梗
- 徐福东渡日本是传说还是史实徐福墓在哪里
-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关系是怎样的
- 揭秘杜甫死因:并非贪吃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 商朝国君武乙射天是怎么回事他真是被雷劈死吗
- 唐代诗人李白身世存疑:是皇室同宗还是西域胡人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是怎样的活了多少岁?
- 历代帝王中的第一高手是谁当数宋太祖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