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故事200字,中秋节的来源( 二 )


月饼成为中秋节令食品跟反抗压迫的起义有关,这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关于月饼来历的传说 。这个故事有不同版本 。有的地方把用月饼传消息说成是另一个起义头领张士诚的事,有的地方只说是汉族人起义,并不提某个头领 。
其二 月饼来自胡饼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率军征讨匈奴,打了大胜仗,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班师回朝 。唐高祖李渊为他设庆功宴 。这时,有一个经商的吐鲁番人向皇帝献上他们家乡的特产——一种很好吃的饼,表示祝贺 。唐高祖看着漂亮的圆饼,跟空中明月有点相似,就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把饼赏赐群臣分食,大家都说这饼非常好吃 。从此以后,胡饼就在京城流传开了,每到八月十五,人们就边吃胡饼边赏月,后来,胡饼又改叫月饼 。
这个传说也跟战事有关系 。不过故事里“月饼”名称的由来跟赏月活动联系在一起,“应将胡饼邀蟾蜍”的说法也比较文雅,文人色彩较重,很像是文人墨客编出来的故事 。
其三 杨贵妃给月饼起名
月饼很早就有了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芝麻、胡桃,当时人们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叫胡饼 。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边赏月一边吃胡饼 。唐玄宗说:“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随口说:“这饼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饼怎么样?”唐玄宗说:“好!”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 。
这个传说跟第二个传说在时间上接近,也是说这饼的来历有外来的成分 。故事把月饼跟杨贵妃这个民间知名度很高的美女联系起来,更富于闲情逸致 。
以上是民间传说对月饼来历的解释 。这种解释都是先人在生活中为了满足自己或孩子们的好奇心而编出来的故事,其中有两点是真实的:一是中秋节吃月饼的基本事实是真的,二是故事情节所反映的人们的爱国意识、热爱团圆美满生活的情感是真实的 。至于故事里所说月饼产生的过程和年代,按照传说形成的原理,一般是不可信的,假使跟事实一致,那也极为少见,或者只是巧合而已 。人们都不计较传说在细节上是不是真实,讲的人跟听的人都知道这是在讲故事,只要故事有意思就行了 。不过,关于月饼的上述传说有些还真的跟事实大致相符,或有一些真实的联系 。比如第一个故事讲月饼大致产生于明初,第二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讲月饼跟一种有外来因素的胡饼有关系,这些都是跟事实大体相符的——月饼作为节令食品是明代的事,它的前身是曾经作为大众食品风靡很久的胡饼 。
唐明皇游月
唐明皇李隆基由于跟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大大提高了他在诸多皇帝中的名气,成为文人乐于吟叹、百姓愿意提起的人物 。根据历史文献,唐玄宗还是一个风雅的喜欢赏月的人,这使他成为中秋节故事的主角之一,好几个故事都有他的份儿 。
被称为中秋节三大传说之一的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在唐代就已盛传 。据唐代蒋防《幻戏志》记载:八月十五夜晚,玄宗望月入迷,起了游月宫的念头,就请天师作法,与天师一起来到月宫 。月宫中的仙乐分外动听,仙女告诉他们这音乐名叫《紫云曲》 。玄宗素晓音律,默记曲调,回到凡世把这仙乐传了下来,起名为《霓裳羽衣曲》 。从月宫回来的途中,经过潞州城,俯视全城,见月光如画,城中静悄悄的 。天师就请玄宗用玉笛演奏乐曲,但玉笛并没随身带来,还在寝殿之中 。天师就命徒弟去取,瞬间取回 。奏完曲子,君臣几人向城中投撒金钱 。过了十几天,潞州官府上奏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空中有天乐传来,并有金钱撒下 。这个故事在唐代笔记小说《龙城录》(作者托名柳宗元)中也有记载,对月宫景象、素娥仙乐等描述更为详细生动,并提到“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而不允” 。意思是游月宫是特定时间“八月望日”才能做的事 。
中秋赏月作诗
以上四个故事是中秋故事中影响较大又有较深历史渊源的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自然不止这四种,近世以来出现的生活气息浓郁也更有趣味的故事是很多的,如河北安平县流传的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财主,日子过得很富裕,这年中秋,老财主对三个儿子说:“今年咱们的收成不错,我准备了些酒菜,今晚喝酒赏月” 。
财主家的老三小子有点缺魂,见到满桌子的酒肉,没等父亲说完,端起酒杯就喝 。老财主说:“小三,你先别喝,今天喝酒赏月,我给你们哥仨出个题,各作诗一首,谁作完诗谁喝酒,作不上诗不让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