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是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 三 )


王正功化用了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并解释说此中意应该细细端详,深入思考,这句话不仅表达出王正功对后辈们的殷切期望,其中的华丽词藻,精巧构思更是使人不得不感叹诗人的文学功底之深厚 。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是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相传,石刻被隐藏是因为王正功在判案时得罪了地方官吏,被其报复弹劾而失势后,负责管理石壁的人因为害怕被牵连,便将石壁覆盖起来,不让别人发现 。如此名句,却在历史的尘埃中淹没了近八百年,因为考古工作者的偶然发现才重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 。
这样奇妙的一件事不禁让我思考,也许这便是考古工作的意义所在:不断的去发现挖掘古时的宝藏,尽力为今人还原当日的世界,同时也为前人的付出正名 。不得不说,这些考古发现对古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人们认识世界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
结语“桂林山水甲天下”后半句遗失之后,曾令无数人前仆后继,翻阅大量史料,试图找到它准确的出处 。
可能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否是一句诗词,是否有下一句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可考古工作者们因为执念却付出了不懈努力,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投入到这里面,苦心钻研 。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80年代,考古新发现将这句名言完整地带入到大众的视野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
这几次的考古过程充分证明了历史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往往是人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结果;也表明了历史有着其本身的客观性,事实胜于雄辩 。
我们应该敬畏历史,因为正是有许多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我们才得以能够不断的补充历史,利用多种史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千年前的古人“交流”——利用前人经验丰富自己的内涵 。
随着历史的不断完善,相信我们更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信心,热爱历史,坚定地朝着文化自信的道路前进 。
参考文献[1] 潘茨宣.王正功:吟得“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N].*,2010-09-03.011.
[2] 唐湘屏.王正功:最早让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人[J].农家之友,2015,(02):37-38.
[3] 本报采访人员杨力叶.“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处[N].*,2010-12-12.004.
[4] 赵振华.唐宋山水诗词中的桂林印象[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1,26(02):253-256.
[5] 李文莉;韦延兰;史文强.桂林山水何以甲天下[J].中国矿业,2021,(S1):486-488.
[6] 彭强民.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02):23-30.
“桂林山水甲天下”后半句是什么?丢失近千年,80年代才被发现3说到广西,就会下意识想到桂林,说到山水风景,也会下意识想到桂林 。作为一座世界有名的旅游城市,是中国式喀斯特风景的杰出代表,自然秀丽无比 。桂林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它被认为是对桂林山水的最高赞誉,但其实它后面还有一句,意境更美,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呢?
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没错,去观赏桂林山水,除了要去看象鼻山外,阳朔山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乘着竹排在漓江中遨游,或坐着皮筏艇在两岸青山中疾驰,入目之处尽是桂林的山水奇秀,阳朔山水甲桂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也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源于南宋李曾伯的《重建湘南楼记》中的,“桂林山川甲天下,三年间无兵革之警”,被历代后人沿袭引用而成 。
那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正确呢?其实除了这两种说法以外,目前人们最广泛认同的是另外一种说法,即这句诗来源于南宋诗人王正功,他曾写过一首名为《鹿鸣宴劝驾诗》的诗,其中包含两首七言律诗,第二首诗首句开头便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诗文如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
所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句,应是“玉璧罗青意可参” 。
那这首诗是怎么发现的呢?
如果去桂林玩,应该会去一座靖江王城,也是广西师范大学的王城校区,在这里有一座独秀峰,不仅自然风光秀美,因为海拔较高,登上峰顶后可以看尽桂林风光,所以有“阅尽王城知桂林”的说法,而这首诗正位于独秀峰的一块摩崖石刻上 。
据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工作人员在景区清理崖壁杂草时,发现上方有一条断裂的痕迹,在修复这块断壁时,发现上面刻着一些图案或者说是文字,其中有一句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经仔细研究后才发现,这首诗就是南宋诗人王正功的《劝驾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文之谜也就从此解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