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金毛训练( 四 )


“在我们老家无极 , 有‘安棚饸饹起轿糕’的说法 。是说在结婚的头一天 , 一定要吃饸饹面 , 部分无极人还保留着除夕吃饸饹面的习惯 , 寓意都是全家和(饸)乐(饹) 。”苏家饸饹面馆负责人袁建房介绍 , 2012年 , 无极饸饹面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袁建房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 。
百公里外的邢台宁晋县 , 这里的西关饸饹面同样是当地人的心头好 。
2013年西关饸饹制作技艺也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申焕彩是传承人 。
饸饹面用荞麦面粉制作而成 , 但荞麦在早年的河北大部分地区均属救荒作物 , 并没有形成规模种植 , 为什么会在这两地形成吃饸饹这种面食的习惯呢?
申焕彩说 , 其夫家祖上从山西迁入河北 , 将这一面食带入邢台宁晋县 , 这和饸饹面在晋冀鲁豫陕五省流行不谋而合 。至今 , 两家饸饹面馆的荞麦都要专程到内蒙古等地采购 。
“饸饹最早叫河漏 。”袁建房家中保留有祖上传下来的一套饸饹床 , 木制表面已有包浆 , “过去赶集或庙会时 , 都是现场支一口大锅 , 把饸饹床放上去 , 现场揉面现场加工 , 面条通过饸饹床上的孔漏到锅里 。”
袁建房的手掌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厚实 。“我从十几岁跟着父亲做饸饹面 , 这是日复一日揉面的结果 。”袁建房笑起来 。
饸饹面制作讲究现做现吃 , 从揉面开始 , 就严格控制水温和水面配比 , 这关系到饸饹面的韧劲和口感 , “和面要做到三光 , 面光、手光、盆光 , 一斤和好的面经饸饹床上的一百多个眼挤压 , 流入滚开的沸水中 。”
现在 , 饸饹制作已经半工业化 , 机器代替了人工 , 申焕彩经营的西关饸饹店 , 一次可制作百余人的食量 。
饸饹面好吃 , 另一个关键是汤 。几十年了 , 申焕彩每天早早到店 , 与现做现吃的面不同 , 汤底要提前准备 , 用老汤、中药材、肉进行数小时熬煮 。“好汤头 , 汤鲜味正颜色清亮 , 要给饸饹面托底 , 还不能抢了面的风头 。”申焕彩说 , 配几块肉 , 来一勺汤 , 漂亮地装碗 , 垫上豆芽等配菜装点 , 一碗饸饹面就能上桌 。
红星包子 。石饮红星饭店供图
>>包罗万象的馅
2021年12月13日 。10时40分 , 石家庄中山路306号石家庄饭店石饮红星包子已经上客了 。
食客王元端着一屉热气腾腾的包子坐下 , 倒上一小碟醋 。
“您这吃的是早饭还是午饭?”
面对采访人员的提问 , 王元笑笑 , “午饭 。来晚了老没座位 。”
王元今年67岁 。他说:“年轻时吃顿这家的包子是解馋 , 现在来吃 , 是回味 。我住二环外 , 倒了两趟公交车才到这儿 。一会儿走的时候还得再打包两屉 。”
石饮红星包子是石家庄餐饮界的一块老招牌 。1969年 , 石饮红星包子 , 是原红星饭庄在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推出的 。有趣的是 , 几十年过去了 , 社会飞速发展 , 石饮红星包子的三种馅料始终没变——猪肉大葱、虾肉三鲜、素馅 。
其中最受食客欢迎的当属猪肉大葱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