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布是什么材料好不好 棉布是什么材料( 二 )


我国宋元之前棉花并未普及,古时称为“布”的,主要是指葛、麻类织物,所以《小尔雅·广服》中有:“麻、纻、葛曰布”之说 。
葛可说是中国最早的纺织纤维了,中国先民们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学会了从葛的茎皮中提取纤维制作衣料 。葛也称葛藤,块根含淀粉可食用,先民们在煮食葛时,发现藤皮水煮会变软分离出一缕缕纤维,这种纤维经过捻搓加工可以制成纱线,于是逐渐摸索出了煮葛技术来提取葛纤维,利用葛纤维织成的布即为葛布 。
由于葛布的透气性能高,古代时常被用来缝制夏衣或蚊帐,因此葛布又叫做夏布 。葛布根据纺织精细程度有粗和细之分,粗葛布称为绤(xì),细葛布称为絺(chī) 。《礼记》中记载:“天子……,巾以絺”,“国君者……,巾以绤”,说明不同品质的葛布为不同阶层的统治者所用 。
春秋战国时期是葛布生产的黄金时期,葛布更是风靡一时的夏衣布料 。当时葛的人工栽培在中国已很普及,高质量的葛织物不仅各地都有生产,而且产量惊人 。据记载,越王勾践败于吴国后,一次献给吴王的葛布就达10万匹 。隋唐以后,纺织技术和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葛藤却因其单纤维较短,不适于精加工逐渐被麻取代 。
可媲美丝绸的麻布
麻同葛一样也是商周时期主要的纺织原料,许多麻织品织制得非常精致 。古代麻布的粗细程度是用“升”来说明,即用固定宽度内经纱的根数来表示,80根经纱谓之一升 。战国和秦汉时期布幅的标准宽度均为汉尺二尺二寸(约合今天50厘米),在这个宽度内观察其升数多少,便可知布的精美程度 。升数越高,布越细密 。最细的麻布升数往往可以达到30升,其精细程度、手感和外观均类似于丝绸 。
中国古代纺织品常用的麻包括**、苎麻、苘麻等 。
**,又名火麻、线麻,雌雄异株 。雄株麻茎细长,韧皮纤维产量多,质佳而早熟 。雌株麻茎粗壮,韧皮纤维产量低,成熟较晚 。我国人工种植**大约始于新石器时代,普及于商周时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对**雌雄异株的现象以及其纺织性能有了较深的认识,称其雄株为枲(xǐ)或牡麻,雌株为苴(jū)或子麻 。枲麻常用来织较细的布,苴麻织较粗的布 。
苎麻,也叫纻麻,多产于温暖多雨量的南方地区 。苎麻纤维最大的优势是细长坚韧,平滑而有丝光,可采用单纤维纺纱,苎麻纤维所制纺织品具有质轻挺括、凉爽易干、牢固舒适、洁白有光泽等特点,是商周以来中原地区非常重要的纺织原料 。由于苎麻吸湿散热等性能优于棉花,即使在棉花普及后,苎麻仍在南方普遍种植 。
苘麻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均可生长,其纤维短而粗,纺纱性能不如**和苎麻 。古代多用它制作丧服或下层劳动者的服装 。秦汉以后,苘麻衣料逐渐减少,但苘麻仍比较广泛地用以制作绳索和雨披等物 。据元王祯《农书》说:“(苘麻)可织作毯被及作汲绠、牛索,或作牛衣、雨衣、草履等具 。农家岁岁不可无者 。”
蕉麻包括芭蕉和苷蕉 。苷蕉就是可食用的香蕉,它和芭蕉均属芭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古代有些地区常用这两种植物的茎皮纤维作纺织材料,织成的布叫蕉布,质地极轻 。唐宋期间,广东、广西、福建所产蕉布非常有名,常作为贡品献给朝廷 。
动物毳(cuì)毛也是非常重要的纺织原料 。我国的毛纺织技术起源于青海、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 。周代专设“掌皮”一职,掌管征集皮革和制毡用的毳毛 。当时所用的毛纤维,主要是来自家畜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比较细软的毛,包括羊毛、驼毛、牦牛毛等,统谓之“毳毛” 。后来经过长期的织作实践,人们逐渐筛选出羊毛等少数品种 。在捻制毛线时,为了增加韧度,有时还要加入一些麻混纺 。毛线织成的衣服古人称之为“褐”,是当时劳动群众的重要衣料 。
后来者居上的棉布
棉布是今天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种衣料,但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原料中却属后起之秀 。中国古代无“棉”字,只有“緜”或“绵”字,原指丝绵;后来棉花传播,借称为“木绵” 。到南宋《瓮牗闲评》中才出现“棉”字 。元代《王祯农书》中尚“绵”“棉”混用,到明代才多作“棉” 。
棉花在中国南北边疆地区的种植和利用远早于中原地区 。最早进入中国新疆地区的是非洲棉,时间不晚于西汉中期 。亚洲棉是原产于印度的作物,其品质优于非洲棉,传入中国的时间不晚于南北朝,专家认为它可能是经由东南亚最先传入海南和澜沧江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