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萤映雪是谁 囊萤映雪是谁写的( 二 )


匡衡养猪养的颇为用心 , 满圈的猪油光水滑、肉肥膘满 , 但杨大户仍然不知足 , 他见匡衡还有可以压榨的余地 , 越发变本加厉地使唤他 , 让小小年纪地匡衡起早贪黑地打杂帮工 , 将不满十岁地孩子饿得面黄肌瘦 , 常常头晕眼花 。
尽管如此 , 匡衡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 , 张大户家中的书是一本也不让他碰 , 他只能在南山坡上的石碑上日日记摹那一百六十字碑文 , 他没有纸墨 , 就用手沾口水 , 按照碑文上的字 , 一笔一划地在大石上学描 , 没过多久 , 这一百六十字就被匡衡学得滚瓜烂熟 。
一朝成名天下知:凿壁偷光 , 终成大儒然而 , 随着年龄增长 , 匾额、对联、碑文已经难以满足匡衡的求知欲 , 他为此苦恼不已 。
一年端午 , 杨大户给了匡衡三个粽子 , 匡衡只吃了一个 , 将剩下的两个拿回家孝敬了娘亲 , 正待娘亲吃粽子之时 , 匡衡发现自家房檐下插着青麦和艾草 , 这是当地的风俗 , 标志着友爱和丰收 。
匡母吃完一个粽子 , 便将一个小葫芦递给匡衡 , 示意匡衡将葫芦挂在门外 , 匡衡自是直到这是为了保佑爹爹平安无事的好物 , 他笑着对娘亲说道:“娘 , 着葫芦是吉祥物 , 正巧我会写‘吉祥’二字 。”
说着他就用木炭在葫芦上写下“葫芦”二字 , 匡母见状喜得眉开眼笑:“好好好 , 吉祥如意 。”
谁知 , 此时三位公子哥路过匡家 , 他们见葫芦上写着字 , 颇为不屑道:“他家祖宗八代目不识丁 , 不过一群睁眼瞎子 , 到了这一代居然出了一个小子冒充书香人 , 真是笑掉大牙 。”三人本欲直行至书院 , 碰上此事 , 免不了捉弄匡衡一二 。
一个高个子公子上前一步 , 颐指气使地说道:“小子 , ‘吉祥’二字未免过于俗气 , 如果写‘福寿无疆’岂不是更好 。”匡衡摇摇头:“不会写 。”高个子公子假意道:“我来帮你写 。”说话间擦掉了‘吉祥’二字 , 握住木炭重新写了四个字 , 随后就勾肩搭背 , 说笑着离开了 。
此时 , 一位乡邻的女儿文英路过 , 眼见此事 , 气得上去擦掉了那四字 , 一边擦一遍骂道:“蓝心烂肺 。”匡衡是认识文英——当地有名的藏书家 , 文不识的女儿 , 其父才高八斗 , 在家乡开了一个青檀书馆 。他十分不解文英为何如此反应 。
文英骂道:“这群促狭鬼 , 哪里是‘福寿无疆’ , 分明就是‘槽头兴旺’ 。”匡母一听 , 直接气得昏了过去 , 而匡衡则自此之后将这写着“槽头兴旺”的葫芦放在床头 , 以此警戒自己“只要饿不死 , 就要读书识字” 。
而文英和匡衡的友谊则建立了起来 , 文英时常会从家中拿出珍贵的藏书 , 教匡衡读写 。
他更加刻苦 , 在放猪的空闲时间 , 他还要跑到青檀书院的窗下 , 听文英的父亲 , 文不识老先生讲学论道 。文夫子见他聪明好学 , 心生喜爱 , 不仅传授他文法句读 , 还教他治国安民的大道理 。
匡衡的悟性很强 , 一点就通 , 他将文不识的教诲铭记于心 。匡衡的进步与日可见 , 文不识赞叹“孺子可教也” , 便做主为现时名为“匡鼎”的孩子改名为“匡衡” , 意思是希望匡衡在学业上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富家公子相抗衡 。
和文不识成就一番师徒情谊之后 , 匡衡可以接触到的藏书越来越多 , 但他的苦恼再次生发:总有藏书千卷 , 白日里要干活 , 到了夜里 , 他又没有钱点油灯买蜡烛 。匡衡最喜电闪雷鸣时的夜晚 , 因为他可以借助闪电天光 , 断断续续地读书 。
这一日 , 雷雨消逝 , 天空一片死黑 , 匡衡急得抓耳挠腮 。等待回到屋内 , 匡衡发现 , 隔壁房铜匠正忙着做工 , 隐约可见炉火雄旺 , 然而 , 这一炉灯火 , 却可观而不可即 , 匡家这一边仍是一片漆黑 。匡衡躺在床上 , 怎么也忘不了那一炉熊熊火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