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墓在哪-曹操墓在哪里( 二 )


元代纳新的《河朔访古记》中也曾提到“(讲武)城外高丘七十二所 , 参错布置 , 垒然相望 , 世云曹操疑冢 。初 , 操之葬为惑后人 , 不致发掘故也 。冢间有曹公庙 , 殿屋甚华丽” 。
在明代的《邺乘》中也曾记载:“疑冢在漳河南北 , 垒垒不绝 , 大小殊状 , 俗曰曹氏疑冢 。”
关于七十二疑冢 , 还有一个颇为蹊跷的传说:在清朝同治年间 , 有个叫牛伢儿的少年在讲武城东南的彭村打柴时 , 突然在一人多高的蒿草丛中发现一座大冢 , 大冢墓砖已显露 , 墓前倒卧一块石碑 , 他赶忙从几里外的村子里叫来一位私塾先生 , 辨认石碑上的字 。一读 , 才知道这是魏武帝曹操陵墓 。于是村人立即将这件事报告到磁州县衙门 。县令得知后 , 马上坐轿赶到彭村 , 可是再拨开蒿草丛看 , 那座大冢竟无影无踪 , 连石碑也找不到了 。县令十分生气 , 认为私塾先生欺骗他 , 命役卒将他一顿毒打 , 而再去寻找牛伢儿 , 这少年却从此没了下落 。
在这些文字记载与传说中 , 七十二疑冢毫无例外地都跟“讲武城”有关 。讲武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从安阳市出发 , 沿107国道向北二三十公里 , 即到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 , 该村隔漳河与河北磁县讲武镇相望 , 其间相距不过两三公里 。通过漳河大桥 , 即可到达讲武镇地界 。相传曹操疑冢就设在讲武城外 , 即今磁县及相邻的临漳县境内 , 都有着数丈高甚至数十丈高的墓冢 , 这些墓冢长期被当做曹操的疑冢 。
这些墓冢是否为曹操的疑冢?有人曾经提出过疑问 , 因为根据曹操临死时下达的《终令》 , 曹操要求他的寿陵建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 , “因高为基” , “不封不树” , 也就是说 , 陵墓必须建在地势高的地方 , 上面既不要封土 , 也不要种树 , 没有任何标志 。而临漳、磁州境内的七十二疑冢 , 却是人工封土堆积而成 , 明显不符《终令》 。
疑问最终被证实 。1976年 , 磁县大冢营村北一座墓地被发现;两年后经过发掘 , 从其墓志铭中得知主人是北齐武成皇帝高湛之妻、北方蠕蠕族的邻和公主 。
距蠕蠕公主墓不远 , 考古工作者随后又发现了北齐后期著名战将兰陵王的墓地 。
上世纪80年代开始 , 文物部门开始了对七十二疑冢的系统调查和部分发掘 , 最终证明“讲武城外”的疑冢并非72座 , 而是134座 , 它们也与曹操墓无关 , 大都是东魏和北齐的皇家墓葬 。
许作民说 , 历史上 , 邺城作为国都是从曹操时代开始的 , 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及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 , 都把邺城作为国都 , 皇族都把墓葬埋在邺城不远的漳河两岸 , 是自然的事儿 。讲武镇离邺城不过数公里 , 有大量的东魏、北齐墓并不奇怪;即便在漳河南岸的安阳市安丰乡境内 , 也有数十座这样的古墓 。这些墓显然与七十二疑冢无关 。
曹操墓埋在漳河河底?
理清讲武镇的疑冢谜团之后 , 我们沿着漳河河堤前往邺镇(邺城遗址所在地)三台村的途中 , 不时可以看到漳河河内的景象:这条历史上经常洪水泛滥的河流 , 如今却干涸得面目全非 , 河底种满了郁郁葱葱的庄稼 , 丝毫不见水流的踪影 。
曹操墓埋葬在漳河河底是传说之一 。这则传说来自清康熙年间褚人获的《坚瓠续集》 , 其中说:“顺治初 , 漳河水涸 , 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 , 旁有一溪 , 窥之黧然 , 疑其中多鱼 , 仍由溪入 。数十步 , 得一石门 , 心怪之 , 出招诸捕鱼者入 。初启门 , 见其中尽美女 , 或坐 , 或依 , 或卧 , 分列两行 。有顷 , 俱化为灰也 。内有一床 , 床上卧一人 , 冠服俨如王者 。中立一碑 , 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 , 则曹操也 。众人因跪而斩之 , 磔裂其尸 。诸美人盖生而殉葬者 , 地气凝结 , 故如生人 。继而泄其气 , 故遽成灰 。独操以水银殓 , 其肌肤尚未腐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