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的特点英文介绍,爵士乐的特点( 二 )


当此种风格与更粗放的布鲁斯元素融合时,带有迪克西兰风格的早期合奏爵士乐便应运而生了 。爵士乐的录制最早出现在1917年,1923年以后开始迅速普及,那时音乐活动的中心已转移到了芝加哥和纽约 。查尔斯顿舞之类的舞蹈不断流行开来,引导爵士乐发展出一种节拍更为紧凑、旋律更为轻快的活跃风格 。20世纪20年代,爵士乐在杰利·罗尔·莫顿、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等众多杰出先驱的手上进一步发扬光大 。▲杰利·罗尔·莫顿的红热辣椒面乐队,照片摄于1926年的芝加哥
艾灵顿公爵1927年至1932年在哈莱姆棉花俱乐部的作品,终于让爵士乐产生了一名作曲家,配得上与古典乐作曲家在思想高度上的同等赞誉 。艾灵顿创作了一连串结构紧凑的佳作,均为三分钟的格式,能够完美契合78转唱片录制的技术局限 。之后他又寻求新的突破,编写了篇幅较长的作品 。▲键盘前的艾灵顿公爵,自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情态 。他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集社会地位与空前的作曲才能于一身,并在20世纪30年代不断提升爵士乐的水准
尽管20世纪30年代爵士乐持续受到知识分子的尊重,但仍未能彻底摆脱其早期与性和底层生活的联系 。在实行禁酒令期间,爵士乐与非法饮酒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之后,又扯上了滥用硬性**,毒瘾导致许多有才华的音乐家过早地——也往往是贫穷地死去,爵士乐的名声因此而不断受到损害 。▲1925年维也纳红磨坊俱乐部的一个场景,生动展现了早年爵士乐与纯粹享乐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爵士乐似乎更大程度上源于奴隶制与种族不和 。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许多美国的爵士音乐家选择移居法国,在法国他们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听众的欣赏水平也更高,他们因此而受到欢迎 。20世纪30年代,艺术乐、流行乐和爵士乐三股音乐流派紧密交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爵士乐不断的商业成功,确保它在战前几年变成了流行音乐 。而区分度较高的交响爵士,经过乔治·格什温、阿龙·科普兰等作曲家的精心耕耘,似乎注定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融合成大众接受的经久不衰的合成风格 。▲1925年左右正在弹奏钢琴的乔治·格什温 。旁边看着的是瓦尔特·达姆罗施
1938年本尼·古德曼和约翰·哈蒙德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音乐会,终于证明了爵士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值得受到评论学者以及身着全套晚礼服听众的欣赏 。这些年间最有影响力的还是摇摆乐乐队,他们在编曲上有更多的器乐表现,利用大量的萨克斯与铜管声部之间形成的反差,来衬托主要独奏者即兴演奏的动人章节,许多这样的独奏者成为了国际明星 。▲20世纪30年代一对年轻夫妇在哈莱姆跳吉特巴舞,为他们伴奏的是广受欢迎的厄斯金·霍金斯的摇摆乐乐队
最成功的摇摆乐乐队扎根在纽约,尽管有些是在堪萨斯城起家,在那里,本尼·莫顿的作品影响了年轻的巴锡伯爵 。与黑人摇摆乐乐队热烈与创新风格同期的白人合奏团,在保罗·怀特曼等人的引领下,创作了内敛、柔和、精致的舞曲 。一些进取心较强的白人乐队,尤其是由本尼·古德曼和格伦·米勒领军的乐队,表演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并在商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爵士乐在欧洲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柏林的一个爵士乐队 。在柏林,爵士乐蓬勃发展,直至20世纪30年代纳粹开始对其打压
白人大概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将爵士乐的商业化推上了顶峰,黑人音乐家尝试重新获取艺术的主动权,最终导致了“二战”后摇摆乐乐队的衰落 。比波普爵士乐(或称波普)的革新始于1941年左右,当时具有反叛精神的音乐家,如查利·帕克、迪齐·吉莱斯皮、塞隆尼斯·蒙克,开始尝试新的风格,用大胆的和弦序列替换过气的和声进行,将即兴演奏的旋律扭曲化、碎片化、模糊化 。▲塞隆尼斯·蒙古怪的形象以及表面上欠流畅的键盘技巧掩盖了他严肃的音乐哲学及重要的作曲革新传统派对波普的晦涩与抽象感到失望 。诗人兼爵士乐评论家菲利普·拉金将其描述为“没有血液的音符格式”,艾灵顿公爵则将其比作“没有元音的拼字游戏” 。现代派对爵士乐中这一新声[后来衍变为阿特·布莱基领军的硬波普,有无数的模仿者]的坚定态度,结合了政治需要,为创造爵士乐的美国黑人夺回了爵士乐 。像其他艺术中的现代派一样,这种风格刻意地设置欣赏障碍,因此普通听众被拒之门外 。▲阿特·布莱基的爵士信使乐队强劲的节奏及悦耳的旋律定义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硬波普的声音迈尔斯·戴维斯早期完成了一些波普作品,之后在短时间内成为战后爵士乐最具创造性的人物 。他开发了数种新的风格,取得了绝无仅有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为当代的爵士音乐家呈献了多样的可能性 。戴维斯首先寻求对波普激越特性的调和,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创了“酷”风格,其中阴郁的器乐表现与慵懒的情绪以及复杂的和声相结合 。这种新的内敛的表达方式被证明对西海岸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1949年1月21日,迈尔斯·戴维斯的九重奏在国会唱片公司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