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立医院|平度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儿科副主任张振龙:争做“溶栓之路”上的领路人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昌磊 通讯员 吕国玲 青岛报道
在平度市第五人民医院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总能看见他勤劳而忙碌的身影,他把青春奉献给了当地群众,他把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化成了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对病人,他是仁医,看的是病,暖的是心,真诚服务患者;对医院,他是“良将”,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鞠躬尽瘁。他用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赢得患者尊重,他用勤劳和实干获得领导同事的肯定,他连续多年考核优秀,受到青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记功嘉奖,曾经获得市卫健局颁发的“平度市最美医生”等诸多荣誉称号,他就是内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振龙。
文章插图
张振龙外出学习现场
从医二十五年,张振龙一直奋斗在临床一线,白昼黑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始终坚持医者仁心的原则。2020年5月的某天,张振龙接到一名患者家属的电话,一位老人动脉瘤破裂出血,在某三甲医院手术后在ICU10天,意识不清,插胃管、尿管和气管切开套管,医生建议回当地医院慢慢康复。张振龙没有拒绝这位家属,说实话基层医院普通病房接诊意识不清、气管切开的病人的确存在难度。张振龙和护士长商讨之后,给这位老人周转单间病房,安排特别护理。就这样,在张振龙带领的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下,这位老人逐渐意识转清,呼吸平顺,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出院前胃管也拔除了,老人自己会吞咽了。张振龙这种担当精神和仁爱情怀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
文章插图
张振龙本人
在平度市第五人民医院晋升为二级医院后,在院领导的决策下,张振龙带领内儿科团队开启了“溶栓之路”。万事开头难,科室里医生少、病人多,工作压力大,不能安排医生长期外出进修,他就多次利用周末休息日和科室骨干医师王丽朋一起去青岛中心医院、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参加脑梗死溶栓培训会,回到医院再把培训内容讲授给科室里的医护人员。在此期间院领导高度重视,聘请青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袁海成来平度市第五人民医院培训《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张振龙多次组织辖区内乡村医生培训,利用群众集中来医院接种新冠疫苗排队和留观时间给群众科普《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增强辖区内乡医和群众的相关知识
文章插图
平度市第五人民医院培训现场
2021年1月18日中午,张振龙接诊了首例溶栓病人。68岁的孙大爷在家准备做午饭时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右侧下肢不能活动等症状。此时张振龙已经下班回到了宿舍,在接到急诊科医生的电话后,他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急诊科,此时病人正在检查颅脑CT。检查完CT,张振龙初步评估这位孙大爷适合溶栓治疗,接下来推担架车快速入病房,指导医护人员完善检查、谈话、签字、注射溶栓药物。毕竟是第一次静脉溶栓,张振龙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医护人员的每一个操作环节,就怕出现并发脑出血。经过漫长的一小时,孙大爷说话清楚了,那条不会动的腿竟然抬起来了!张振龙那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在孙大爷住院治疗7天后,他康复出院了。这标志着平度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始走向溶栓时代,在平度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着溶栓病人数量的增多,并不是每个病人溶栓结束后都能“药到病除”抬起腿来,部分病人没有那么好的效果,甚至少部分病人溶栓过程中、溶栓结束后脑梗死症状加重,病人和家属不理解。带着这些问题,张振龙积极向上级医院专家请教,明白了溶栓后症状加重的病人,一部分症状进展轻的病人可以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改善症状,就能获得较好的预后;另一部分症状进展重的病人需要转上级医院进行脑血管造影、血管内介入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 协和医院|4根手指被绞肉机绞断,交警为伤者开辟绿色通道
- 中医院|淅川县中医院援郑核酸采集医疗服务队圆满凯旋
- 小伙儿|“00后”小伙儿备战考研,4个月反复跑医院,只为一个陌生人……
- 窦性心律|17岁学生心跳骤停,宿迁市钟吾医院医护生死时速2小时接力抢救,奇迹发生
- 青岛市文明办|为就地过年职工送温暖,青岛“微心愿”志愿服务年前启动
- 巩义市人民医院|巩义市人民医院300名核酸采样“勇士”驰援郑州
- 造血干细胞|“能帮助他,是我的幸运”“00后”大学生考研结束直奔医院救助5岁男童
- 骤停|惊险30分钟!丽水一男子心脏骤停,医院展开生死营救
- 江鹤高速|恩平男子不慎切断手指,交警一路绿灯,两地接力护送,1小时到达中心医院
- 罗卫东到市医院看望慰问市公安局右江分局因病住院民警|关心关怀 | 梁辉